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渼陂古村历史事件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渼陂古村历史事件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据我所知,古代村落的雅称一般有桑梓、乡、乡里等。
比如说桑梓:出自柳宗元的《闻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表示离家在外看到了家乡的飞禽,顿时勾起了自己的思乡愁绪,因此“桑梓”在后世便通常用作代指家乡,也可代表村庄。
乡邨[cūn],同“村”:出自谢灵运的《石室山诗》:“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乡里:可指乡村,也可指家乡,王维在《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中便曾写道:“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乡村也叫村落、乡村聚落,是相对于城镇来说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聚居地,最早起源于旧石器。
渼陂古村古代称为"琉璃古城"。
1. "琉璃古城"是因为渼陂古村以其独特的琉璃工艺而闻名,古代人们将其称为琉璃古城,以突显其丰富的艺术文化。
2. 渼陂古村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因此在古代受到重视,并被称为琉璃古城来突出其特点和重要性。
3. 渼陂古村在古代也是商业繁荣的城市,琉璃古城的称呼也反映了当时的繁荣程度和文化底蕴。
位于江西吉安的钓源古村,欧阳修宗裔聚居地。
江西母亲河——赣江,穿行于山丘、峡谷间,至此地,右岸有被历史学家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左岸丘陵地带则有著名的千年钓源古村。
它坐落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由渭溪和庄山两个自然村组成。
一代文宗---欧阳修
那钓源古村为何又与北宋词宗欧阳修有关呢?

原来,钓源村为欧阳修同宗后裔聚居地。欧阳修何许人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乃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据说,与欧阳修同宗的欧阳氏后裔在此肇基,而钓源,历代又以欧阳修为荣为宗,故才有此称号。
钓源千年,始建于唐代末年。相传,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任安福县令的欧阳万因公务常往返于庐陵府郡与安福县治之途。
一次,他路过此地,见一片山环水绕、绿树蓊郁,又遇一老叟垂钓于此,便停下来与之相谈。
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但考取天下第一多的进士和数量众多的状元,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渼陂古村
因而吉安有“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1909年二月七日是二七会议。
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因来不及赶到未参加)和红五、红六军***于1930年2月7日至9日在江西吉安县陂头(今渼陂古村)举行联席会议(亦称陂头会议或二七会议)。出席代表40余人,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主持会议并作《目前政治形势及党的任务》的报告。会议讨论了***、土地、武装、组织、行动等问题,决定扩大苏维埃区域,彻底分配土地和扩大工农武装为赣西南党的三大任务。
会议制定了土地法,决定没收一切土地按人口彻底平均分配,抽多补少。决定将赣西、赣南两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将红四军前委扩大为红四、红五、红六军的共同前委,各军成立***,受前委统一指挥。扩大后的前委由17人组成,***、朱德、潘心源、刘士奇、曾山为前委常委,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任书记;同时还决定召集赣西南党的代表大会及江西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渼陂古村历史***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渼陂古村历史***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