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希特勒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德国三大名将是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三人,***吸引他们简单来说一是因为誓言的原因,二是因为***给了他们更好的发挥能力的空间,三是***在前期确实给德国带来了一些看似有希望的东西,第四******取的“胡萝卜和大棒”政策也是重要的因素。
1934年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趁机取消总统这个职务,并将总统和总理合并为“元首”,自己出任了第一任“元首”。此后不久他就将国防军的誓言从效忠国家改成效忠元首。出于军人的荣誉考虑,国防军很多军官即使对***不满,也不愿意轻易的违反自己的誓言,所以***得以控制了国防军,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三人自然也会服从他的命令。
其次,***相比国防军里某些老古董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强一些。古德里安等人能在二战里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对他们的提拔和重用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隆美尔,从一个中校飞速升到将军,如果不是***大力提拔,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三人也要对***的知遇之恩加以回报。
第三,***虽然发动的是侵略战争,但是对当时的德国人来说,他所做的无疑是洗刷了一战以后德国所蒙受的耻辱,让他们看到了德国新的希望,这一切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对***有些盲从。
第四,***对国防军将领很慷慨,在经济上予以了极大的回报。二战期间德国的军政要员都可以领取高额的津贴,比如德国陆军元帅每个月可以领取高达4000马克的津贴,而当时德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不过70马克一个月。除了津贴之外,德军将领还能在企业里***,领取额外的补贴,高额的收入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于违反自己命令的将领也毫不留情,免职、判刑甚至枪毙都是常事。在这种“胡萝卜和大棒”政策下,自然也不会有人轻易违抗他的命令。
所以说***在当时给了古德里安三人一个美好的前景,一个发挥能力的空间,加上高额的工资,那么获得他们的效忠也就不奇怪了。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当古德里安等人发现德国最终将被拖入深渊以后,就不可避免的和***发生矛盾了。
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问题,根本不是***能有什么魅力或者手段吸引他们,这其实是误传!
所谓***的德国三大名将只有我们国家这么传说,三人是纳粹德国将军,但二战名将不知道怎么来的?更别提***吸引他们卖命。
近几十年来,围绕“隆美尔神话”一直是英语和德语历史学家分析的主题。历史学家和评论家得出结论,隆美尔仍然是一个模棱两可的人物,在神话内外都不容易定义。国外历史学家已经对“隆美尔神话”进行了相关查证,证明这个神话是杜撰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战争宣传。
尽管隆美尔在北非的成功是二战期间德国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胜利,但隆美尔在1941年取得的胜利是由纳粹宣传推动的。制造这个神话作为纳粹宣传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赞美纳粹国防军并向德国人民灌输乐观情绪。1941年11月,帝国宣传部部长Joseph Goebbels“戈培尔”表示他想将隆美尔“描绘成一个流行英雄”的意图。隆美尔凭借其作为军事指挥官的天生能力和对聚光灯的热爱,非常适合戈培尔为他设计的角色。
戈培尔将帝国宣传部的一名高级官员阿尔弗雷德·英格玛·贝恩特(Alfred Ingemar Berndt)借调派往隆美尔身边工作,并成为他最亲密的助手之一。贝恩特经常担任隆美尔,纳粹宣传部和元首总部之间的联络人,负责执导拍摄隆美尔的照片。
当时为什么英国媒体也大肆宣扬“隆美尔神话”?因为从1941年开始,由于盟军无法击败北非的轴心国军队,因此试图为自己找个好理由来解释,所以,这个神话被战争时期的英国媒体报道并大肆传播。
下图所示这本由英国记者和历史学家BH Liddell Hart“利德尔·哈特”编辑,1953年出版的《The Rommel Papers》 “隆美尔神话”是帮助树立和传播“隆美尔神话”的基本来源。
阿道夫-***,不得不说,这个人确实是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加之一战后德国的残破与旧***的无能,成就了这个战争狂人。
而他手下的将领,不得不说,确是都特别有能力,也特别优秀。
优秀的口才,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时代,共同造就了这个令世界谈之色变的大魔头。
二战德国的军队分为国防军和党卫军,国防军为正规军队,是德国国家军队,曼斯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都是国防军。党卫军顾名思义就是纳碎党的军队,两者有着非常大的矛盾,但是这并不影响国防军向纳碎党领袖***效忠,要知道一战后的德国不但国家意志垮塌了,经济也垮塌了,在整个德国处于迷茫期的时候,***上台带领着德国从一战失败中走出来,而且走向强大。你可以把当年的***看成是现在的普京,甚至比现在的普京的威望更强,在这样的前提下整个德国军队都是带着崇拜的心态效忠于***的,包括这三位三大名将,特别是隆美尔已经崇拜到每次给军队训话前先喊一个口号:“嗨、***!”
德国军队对***的效忠是从始至终的,在1934年,德国国防军就正式宣布效忠于第三帝国总理阿道夫·***,并拥戴其为三军武装部队总司令,支持其间任总统职务;***称元首后,其主张对外扩张一雪一战前耻,更是迎合了国防军的支持和拥护,因为一战后大多数德国军人是不服输的!国防军大多都是***支持者,每逢重大节日的军队大型活动,都要念上一段话来宣布效忠纳粹党元首是绝对必要环节。所以,正是得到国防军的支持和拥戴,***的命令才能这么畅通的执行下去,二战前期德军的“闪电战”才会如此顺利。
可以说在苏联战场未遇到挫败前,整个德国无论是国防军、党卫军,***的威望已经到达了盲目崇拜的地步,这个转折开始是从莫斯科保卫战开始转变,***与国防军的前线指挥官们开始有了不同意见,***有些过多干预国防军前线作战策略问题,与德国前线高层指挥官发挥了意见分歧,这在德国不断胜利的时候,这些分歧都不是事,但是一旦德军慢慢陷入被动,双方便互相怀疑甚至互相指责,这个矛盾最突出的就是战略天才曼斯坦因,曼斯坦因对自己的打仗布局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自信,对***的命令认为是无理的,从隐晦的反抗到公开反对,甚至在德军被苏军包围情况下,***的命令是死守,但是曼斯坦因违抗命令要求突围保存升力,这也是曼斯坦因最后被撤职的原因。
***和曼斯坦因两者的作战思路完全背道而驰,特别是在防御战中,***要求死守每寸土地,曼斯坦因则是大兵团机动作战,甚至可以放弃部分德国本土,保存自身实力,机动作战中消灭苏联有生力量为主,两者矛盾根本无法调节。
而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在国防军的地位更是到了一个低谷,虽然这时候大多数国防军军官还是坚信着***的信仰,但是已经有很多军官开始认为***将德国带入了深渊,于是就由那么一群军官联合在了一起向***进言,意见是德国向英美投降,而将矛头对准苏联一条战线,与苏军死拼,这个军官团的最高首领居然是隆美尔,而且解职回家的曼斯坦因也知道这个事,这让***大为恼火。而劝说不成的军官团极端的人员居然联合对***来了一次暗杀,其中就有一个隆美尔的重要下属,于是殃及隆美尔被赐毒***!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国防军的最终意志是效忠与德意志第三帝国,曼斯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他们服从也是服从国家,***是元首,是德国最高统帅,他们必须服从,不是因为别的,因为他们是军人。当***能够带领德国走向强大的时候,国防军无条件予以效忠和支持。当这些德军军官们发现***将德意志带向深渊的时候,同样会遭到反对甚至暗杀,他们并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效忠于***!服从命令并不是他们受命于***,而是他们这么做本分,比如曼斯坦因与***这么大矛盾,除了那一次突围事件,其他的时候并没有“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
补充一点:
一战后德国军队被限制在10万,只有表现非常好,战功卓越的军人才有资格留在军队,他们都是德军中精英中的精英,其他都不得不卸甲归田。而且对于一战德国军人是不服气的,整个一战没有一个外国士兵踏上过德国领土,在德国军人眼里其实就是执政党左右派的政见之争导致德国的失败。甚至在德国一战后全部军工企业停产,工业停滞,失业率都不叫下降了,整个德国的经济的崩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