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跟黄河相关的历史***简介,跟黄河相关的历史***简介5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河相关的历史事件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跟黄河相关的历史事件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保卫黄河的红色历史故事?
  2.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事件?为何要决堤?

保卫黄河的红色历史故事

《保卫黄河》这首爱国歌曲,深受大众喜欢,它的创作背景也深受关注。作者冼星海回国发现国内民族危机非常严重,受到青年诗人光未然的朗诵影响,写下了《保卫黄河》这首歌。他感受到了国人应该发出怒吼你,应该为国而战,这首歌代表着冼星海当时的理想信念。

跟黄河相关的历史事件简介,跟黄河相关的历史事件简介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歌曲***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唱出了全国人民当时的心声,也代表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力抗击,唱出这首歌之后,激发了国人的爱国之心。

全曲***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跟黄河相关的历史事件简介,跟黄河相关的历史事件简介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保卫黄河》歌词简单,但是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母亲河黄河的热爱,每一位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祖国,守护黄河。冼星海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首歌的创作,可见他当时的爱国之情非常浓厚,也非常的激动,这样的爱国音乐节是值得尊重的。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为何要决堤?

黄河由于将黄土高原的泥土带到中下游地区,久而久之在河南孟津以下都成为地上河(悬河),孟津之下的黄河屡屡决口,黄河水泛滥成灾。据历史记载

1、公元前2000年至1985年的3985年中,中国发生较大的水灾有1029年,其中黄河流域发生较大的水灾有617年。

跟黄河相关的历史事件简介,跟黄河相关的历史事件简介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决口泛滥的年份达543年,甚至一场洪水多处决溢,总计决溢1590次。

那么多达1590次决堤溢出***之中到底人为的情况有多少次呐?待我细细道来。(根据历史记载统计)

也许有人说漳水属于海河水系不属于黄河水系?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漳水又称衡水、衡漳,“漳”的意思是“横”的意思,古人因为漳水经常变道泛滥所以才有了“漳水”这样的称谓。公元8年之前,漳水属于黄河水系,之后属于海河水系。

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281年,赵惠文王于这一年决堤漳水,水淹魏军,阻挡魏军前进的步伐。因漳水当时属于黄河水系,所以应该算是最早决堤黄河的记载了。

其实这事和乐毅伐齐有关,乐毅在关键时刻被猜忌,只好逃到了赵国避难。公元前283年,秦国派遣使者联系赵惠文王,希望秦赵联合再次攻打齐国,这时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还没有被攻下,有一些地方处于无主的状态。秦国的目的就是把强大的齐国再度打击,让齐国彻底不能翻身。

齐襄王派遣苏秦的弟弟到赵惠文王之处做说客,说动了赵王,赵王决定不联合秦军再次攻打齐国。这下惹恼了秦国,秦国伺机报复赵国。

《史记》记载,公元前282年,投奔赵国的乐毅攻打魏国的伯阳,并占领了。公元前281年,魏国联系秦国攻打赵国的石城等两座城池,让秦国占据了这两座城池。于是乎,赵惠文王到卫国的东阳地区,决堤漳水,阻挡魏军,看来当时魏军和秦军之间是相互配合的。(赵惠文王剧照,手下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胜、赵奢等,他下令决堤漳水,黄河的支流之一)

战国时期的大梁城也即是今天的开封城周边地区,黄河“悬河”距离此地并不远,作为都城有天然的缺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跟黄河相关的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跟黄河相关的历史***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