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福建省土楼的背景故事?
  2. 福建土楼最早是由谁发明的?
  3. 客家土楼有多少年的历史?

福建省土楼的背景故事

福建土楼的产生与中原居民大南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 ,由于北方连年战乱,又出现罕见的大旱和蝗灾,中原居民被迫大量举族南迁,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福建开始显现新的生机。

在唐宗章二年(669年),唐高宗为了巩固对福建的统治,派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中原府兵入闽,驻扎福建南部的漳州等地。

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事件,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末(7—8世纪),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又一次大规模地南迁,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北部的建州等地。土楼的围合式结构和墙上小窗等设计都是为了防御敌人侵略而形成的。

福建土楼最早是由谁发明的?

记载,福建土楼最初产生于宋朝元朝时期(11世纪至13世纪)。这就是说,福建土楼的兴建历史最长达到了1000年。那时候,中原战争频繁,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从中原来到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他们被称为客家人。他们在远离平原的山区修建房子,这是福建土楼的前身。

有人说是闽南人发明的

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事件,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客家土楼有多少年的历史?

公元4世纪西晋永嘉之乱,拉开了中原汉族持续数百年的南迁序幕,从江淮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而经江西赣州辗转进入闽西的中原移民则形成了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明清时期,客家人人口激增,促使他们从内陆向东扩张。离海洋更近的福佬人则受到倭寇侵扰以及随之而来的严厉海禁压力,开始向西迁徙。两大族群在闽中大山博平岭相遇了,这里山峦起伏,野兽出没,直到明代中叶还处于蛮荒状态,正所谓“闽之绝域”。

在明嘉靖六年(1527年),龙溪知县刘天授修篡的《龙溪县志》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土楼”的只字记载,但是明崇祯六年(1623年),《海澄县志》却记载了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广东廉州知府、海澄人黄文豪的一首《咏土楼》诗,这是有史可查最早一首咏土楼的诗,在此之前,全国所有史籍中都没有出现“土楼”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专有名词。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土堡旧时尚少,……嘉靖四十等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并一一列出了龙溪、漳浦、诏安、海澄的土堡、土楼数量。这是正式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土楼”这一名词,而当时漳州府所属的平和、龙岩、漳平都没有关于土楼的记载,可见在嘉靖年间,土楼仅分布于九龙江下游两岸。 明天启元年间(1621-1627年),龙溪进士陈天定写给漳州知府施邦曜的《北溪纪胜》说当时“烟火稠密,楼堡相望”,龙岭(今华安县城华丰镇)以下诸村“连山筑堡”,可见当时九龙江中下游楼堡之多。如今在九龙江中下游的天宝、上坪、仙都等地仍保留明嘉靖至清初的土寨圆楼,就是实证。土楼之所以首 怀远楼

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事件,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学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建土楼的相关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