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晋书人物传记,晋书中的人物传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晋书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晋书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八王之乱中司马越扮演着怎样角色?

八王之乱中司马越扮演着怎样角色?

西晋皇族火拼,参与的王爷们有好几十个,为什么要叫“八王之乱”?那是因为其中八个王爷,曾经执掌过朝政大权,这八个王就算是皇族内乱的代表,在《晋书》中单独做了传记。

这八王中,除了酒囊饭袋的“老不休”,就是年轻气盛的“愣头青”。只有两个最有出息的,司马乂(长沙王)打仗最猛,可惜不会笼络人。司马越(东海王)既有名望,又会笼络人心,更会抓准时机。

晋书人物传记,晋书中的人物传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司马家族中,东海王一脉属于远支。所以司马越在最开始的时候,选择笼络盟友,隐忍不发。待到皇族近亲们斗得差不多了,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后期才出手。

看看司马越的盟友阵容:

【士族】司马越幕府中有79人来自士族门阀,而士族就代表了西晋的精英阶层。其中,最出名的士族代表有:琅琊王氏的王衍(文人领袖,王敦、王导、王羲之家族)、太原王氏的王浚(幽州刺史,他爹王沈是西晋开国“三公”)。在他们号召下,文人、士族纷纷投靠司马越。

晋书人物传记,晋书中的人物传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皇族】司马越自己就有三个领兵的亲弟弟,司马腾(东嬴公,之后晋升新蔡王,并州刺史)、司马略(高密王,都督沔南、青州诸军事)、司马模(南阳王,都督荆州、镇守邺城)。

司马越有一个关系很铁的堂弟,司马虓(范阳王,豫州刺史),司马虓没儿子,还是过继的司马腾的儿子。此外,司马越跟司马睿的琅琊王一脉关系密切。

除了司马越自己,司马模、司马虓、司马睿都在司马家宗族中很有名望。在他们号召带动下,宗族中很多人支持司马越。

晋书人物传记,晋书中的人物传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将领】西晋最能打仗的两个名将:刘琨、苟晞,都为司马越效力。刘琨号称“儒将”,就是“闻鸡起舞”、“吹笳退敌”的主角,纵横并州十多年,刘渊、石勒两大枭雄愣是拿他没办法。苟晞则是西晋第一名将,被称为“当世之白起韩信”,也被称为“屠伯”,几年间罕逢敌手。

另外,司马腾和王浚,与辽东鲜卑、乌丸关系良好,正是他们引来鲜卑骑兵、乌丸骑兵,将司马颖势力一举覆灭。

永兴二年(305年) 七月,东海王司马越下檄文到各州郡,声称要***义师,奉迎天子还都洛阳。响应的有范阳王唬、王浚等,他们推举为盟主。没有随帝去长安的朝廷官吏差不多都投到了越的门下。河间王题听说司马越在山东起兵,十分恐惧,他借晋惠帝的名义发出征讨诏书,任命张方为大都督,统率十万精兵进行征讨。

东海王盟军的人马也不少,王浚还带来了鲜卑乌桓骑兵助战。在一触即发之际东海王又施出和谈一手,实际上是为了离间河间王与张方。光熙元年(306年)正月,他派缪胤为使者去长安,对河间王说:“张方挟持皇帝到长安,全国痛恨,这事不能一错到底。”

他劝河间王把晋惠帝送回洛阳,并说兄弟之间有事总可以商量。河间王与东海王原是远房兄弟,听了缪胤的话,河间王倒有了罢兵的意思,无奈张方反对,说:“我们据形胜之地,国富兵强,奉天子号令,谁敢不从,怎么能拱手受制于人。”由于张方掌握了兵权,河间王也无法坚持自己的意见。

河间王参军毕垣曾被张方侮辱过,怀恨在心,这时便对河间王说:“张方屯军霸上,按兵不动,看来有异心,他的亲信郅辅定知此事。”河间王派人找郅辅来询问。郅辅走到半路,毕垣迎上去说:“张方想谋反,人家都说你知情。王问你将如何回答?”郅辅大惊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谋反的事。这事怎么办?”毕垣说:“大王如问起来,你只能说是,辩解必有大祸临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晋书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晋书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