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扬州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扬州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这是唐人歌吹扬州的古诗词,可见历史上扬州的“官河”曾经十分辉煌。
南宋的时候,这条河逐渐变得狭窄,其航运功能逐渐消退,最终演变为城内的一条小河。这条市河到明朝时被叫做文河。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这是唐人歌吹扬州的古诗词,可见历史上扬州的“官河”曾经十分辉煌。南宋的时候,这条河逐渐变得狭窄,其航运功能逐渐消退,最终演变为城内的一条小河。这条市河到明朝时被叫做文河。
明弘治九年,扬州府同知叶元为了进一步沟通市河两岸,以便让河东的人直达河西的府学,在市河上兴建了文津桥。明万历十三年,经两淮盐御史蔡时鼎发起,在文津桥上增建了文昌阁,以祀奉文昌帝君,以资“昌明圣学”。不料其后毁于一场大火。万历24年,江都知县张宁在原址重新修建了文昌阁,它高三层,三层重檐呈圆形。阁身八角形,底层外砌砖墙,四面开拱门。二、三层四周设窗栏扇,均可输转开关。顶为圆形攒尖式,上盖筒瓦。阁形酷似北京天坛的祈年殿。但更朴素俊秀。旧时,其上曾悬有“邗上文枢”匾额。此时,这条市河逐渐被人们称作“汶河”。游船原先可穿过文津桥,荡入瘦西湖。
传说随炀帝南下江南时挖了运河河边种插很多柳树。招很多少女穿得花花绿绿衣服,从运河边把大队大中小随炀帝的游轮拉向扬州。拉纤当少女们年少无力都拉住柳稍使劲。结果柳树都自己湾腰低头成垂身供少女使劲。以后运河边柳树长枝垂丝着地。人们都见垂柳恨随炀帝残暴都叫杨柳。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市位于江苏省的中部,长江下游的北岸,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
扬州拥有2500多年历史,始于春秋时期,当时称之为广陵。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称为邗城(帕金斯)。公元590年,称该城为扬州,这也是后来中国整个东南部的统称。
关于扬州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很多
1、扬州白塔
扬州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如:瘦西湖、个园、茱萸湾等景点。瘦西湖最著名的景点是白塔和二十四桥。关于 白塔 有一个民间传说: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甲,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其实,太监心中纳闷,怎能一夜之间就建成呢?他到塔下细看,发现是用盐包堆成的,太监声称要告发盐商的欺君之罪。盐商无法,只好贿赂太监五千两白银,后来又在原址兴建了一座白塔。
2、扬州雷堂
大家都知道,中国造字的始祖苍颉,他就是在扬州造字的。
“谷雨祭仓圣”: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
杨庙镇有一个仓颉村,境内曾有仓颉山(即仓颉坟)、仓颉庙等地名,据出土的汉墓文物显示,至少在汉代,当地已有仓颉地名,“仓颉传说”记录了仓颉与扬州的渊源。从地名、族谱到传说、从历史记载到出土文物,都在指向仓颉与扬州有渊源关系。而扬州的仓颉庙比白水的还要早200年左右,这就是仓颉是不是就在扬州造字的证据。
杨庙镇***在仓颉村举行“谷雨祭仓圣”活动,祭祀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祭祀活动在仓颉村仓颉文化广场举行,仪式包括行上香礼、贡读祭文、行鞠躬礼等等。祭祀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者还参观了仓颉茶田茶道、仓颉村村塾和国学班授课等内容。
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实与否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扬和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它是中国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扬州比较著名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扬州比较著名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