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女排人物传记,女排人物传记简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女排人物传记的,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女排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女排的留洋史,郎平跟朱婷是最成功的两个人吗?
  2. 周鹿敏,是隐藏在前女排“五连冠”成员中的大神吗?
  3. “篮球皇帝”张伯伦的身体天赋,在NBA属于什么级别?

中国女排的留洋史,郎平跟朱婷是最成功的两个人吗?

确实如此,郎平是中国女排中最早的留洋运动员。经过其努力,“郎平”已成为如今中国女排乃至世界女排的一块门面。

自郎平留洋的先列已开,后有王一梅、魏秋月、朱婷。不过,王一梅和魏秋月的留洋经历是失败的。

女排人物传记,女排人物传记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郎平的留洋经历是成功,无论是她执教美国队,还是执教中国队,她所执教的成果都是显著,均可以体现其成功!她还是唯一一名奥运冠军教练,因她不仅在球员期间拿过奥运冠军,在执教的期间也拿下奥运冠军。

在土耳其联赛中,朱婷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在排球届的地位--世界第一主攻手!

这两人的海外完美的经历在中国女排的留洋史上,是无人能比的!

女排人物传记,女排人物传记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婷和郎平的出国,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她们只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名义上的公派。

朱婷是在排球生涯刚刚开始,加盟土超是为了学习长见识,是为了排球而留样。

郎平就不同了,她是退役后出去的,说是求学,但绝不是为了排球,美国没有职业联赛,到学生中去学排球?

女排人物传记,女排人物传记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后来郎平又开始在国外打球,甚至可以执教,但这都与中国排球没关系,那只是她为了能在国外,为了有饭吃的谋生手段。

尽管现在她们都在中国女排,但朱婷的家在中国,在河南,而郎平的家已经不在天津武清,也不在北京朝阳,而是美国,没有人会吧一颗中国心放在美国。

在郎平的自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1986年,正值郎平的事业巅峰,25岁的她早早戴上了世界冠军的桂冠,接受来自全国人民的瞻仰,就在属于运动员的花样年华之际,郎平却毅然决然决定退役出国,这一决定并不简单,但却因此影响了郎平的一生。

在国外的日子当然不比国内舒坦,没有了前拥后簇,没有了声名显赫,一无所有的郎平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过着一穷二白、粗茶淡饭的清贫日子。那时的舆论不比现在,作为“民族英雄”的郎平的出走,受到了如潮水般的责难。但远在大洋彼岸的郎平却终于因为不必再将别人的声音听入耳,而开始可以听见自己内心的诉求。

1989年,郎平与意大利甲A排球俱乐部签约,第一次为钱打球,所以哪怕是右膝关节受伤违背医嘱郎平也轻伤不下火线,咬着牙上场打球。后来,1995年,郎平应邀回国执教,回忆起在国外为俱乐部打球、为生计奔波的时光,郎平形容自己总算把“世界冠军”一脚一脚踩在地上,心中却无比踏实。

郎平的留洋时光充满着她们老一代女排的味道,是有着尘埃的泛黄记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不断敞开,国内外的文体交流也日益频繁。当代排坛炙手可热的朱婷,于2016-2017赛季加盟土耳其豪门瓦基弗银行,这对于正值上升期的她无疑是一个实现质的飞跃的好机会,比起前辈们遭受的非难,朱婷得到的更多是祝福。

在留洋俱乐部时期,朱婷的确进步惊人,她随队伍拿下了八座冠军奖杯,实现了囊括联赛、杯赛、***、超级杯、世俱杯的“大满贯,并在入会的第二个赛季,斩获超级杯、土耳其杯、世俱杯、***、土超5大赛事的所有MVP,成为了名副其实的“MVP收割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们开始走向国际,“留洋”一词也在历经多年的洗涤后一扫前尘阴霾,焕发了新的光芒。如果没有那段特殊的留洋时光,就不会有现在由郎平率领的高效年轻系统化管理的中国女排,就不会有披荆斩棘、无往不利的女排队长朱婷。日头无法卷土重来,但是它会在一切都尘埃落定后,柔声告诉你,岁月从不辜负有心人。

毫无疑问,郎平和朱婷是留洋最成功的两个人。

周鹿敏,是隐藏在前女排“五连冠”成员中的大神吗?

周鹿敏,1956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年入选国家排球集训队。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她随队获得冠军,是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功臣之一。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中国女排就有夺取世界冠军的实力,但是由于前苏联入侵了阿富汗,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了那届奥运会,中国女排遗憾地错失了争夺世界冠军的良机,处于运动生涯巅峰的周鹿敏也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过她的遗憾很快得到了弥补,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7战全胜并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战胜日本女排获得的冠军,那个场面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周鹿敏作为二传手虽然获得了世界冠军,但是当时中国女排主力二传手孙晋芳是世界级的水平,她的出色发挥没有让周鹿敏有上场的表现机会,但是能入选世界杯阵容也证明了她的实力不差。1982年世锦赛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周鹿敏没有能够参加,之后她就从国家队退役了。

退役后的周鹿敏没有离开排球界,她回到了上海队担当教练一干就是12年,也为中国排球培养了很多的优秀人才,比如王怡、诸韵颖等。19***年周鹿敏又去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从事行政工作。现在周鹿敏退休了,但是她依然从事着排球的推广工作,不过她推广的是气排球,一个星期有两三次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参与者很多,她主要是把运动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周鹿敏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参加奥运会,但她又是***的,她作为首夺世界冠军的球员,尽管是替补队员但也享受到了鲜花、掌声以及极大的关注,当然和主力队员相比还有差距,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和那些陪打队员以及无数的幕后英雄相比较,她也算是大神级的人物。中国女排是一个优秀和团结的集体,她们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和力量。

在周鹿敏的问题上,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懂排球。有人说周鹿敏是1981年“躺冠”,这固然是因为她在那届比赛中没有上场,但这并不能证明周的水平差。其实看过她比赛的人,尤其是看过她在上海队比赛的人,都知道她的实力,那可以用“威风八面”来形容,远不是后来的诸韵颖可比。我之所以说很多人(包括一些所谓“优质体育作者”)根本不懂排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二传手有两种,以这两种之间的本质区别。一种是打五一配备的,即二传手专职传球,基本不参与进攻,只是通过拦网和偶尔打二次球得分,这是目前世界排坛的主流。另一种是打四二配备的,二传手转到前排时经常当接应使,自己也重扣,同理,另一个“接应二传”也是如此,这就是“接应二传”这一称呼的来历。四二配备的好处是总能保持前排三点攻,缺点是由于传球的质量不如五一配备,所以更依赖攻手的硬实力。世界排坛的劲旅当中,只有古巴队一直在坚持使用四二配备,这也是根据人家的攻手实力超强这一现实而***用的策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排坛还不是五一配备的一统天下,四二配备仍有一定的地位。1981年那支中国女排,实际上是既能打五一配备,也能打四二配备的。袁伟民指导可以根据对手的不同和场上形势的变化而灵活地调整战术,多出来好几种选项。当时队中的周鹿敏和张洁云(男排明星汪嘉伟的前女友)都是这种既能当二传也能打接应的选手。张洁云因为相对侧重“接应”,加上主力接应陈招娣的伤病比较严重,而获得过几次上场机会,但周鹿敏则因为全队始终没有使用四二配备打法而未获上场机会。一年之后打世锦赛,袁伟民手里又有了两张新星好牌,一个是极有灵气的二传手杨锡兰,另一个就是攻击能力超强的接应郑美珠。郑的身材不高但臂展超长,弹跳也好,174厘米的她扣球高度竟与当时队内第一高度郎平相等(袁伟民曾经说郑美珠是他所带过的队员当中身体条件最好的一个)。杨、郑两人的崛起,促使中国女排彻底放弃了四二配备的打法,专打五一配备,于是周鹿敏和张洁云这两位“二传+接应”模式的老将,从此便淡出了排坛。这便是事情的全部真相。

周鹿敏上海队员,1***9年在北京举行的的全国四运会上被评为的当届最佳二传,二传的专项技术是绝对一流的;也因为此时国际排联修改了规则——拦网手可以过网,拦网的那一次触球不计入攻方的三次进攻的次数,对于多数打二、四配备的队伍形成了强烈冲击,纷纷改打五、一配备。因此,二传技术好,但几乎没有进攻能力的周鹿敏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也因此被袁伟民调入到了国家队。

袁导带队的一个鲜明风格是,他比较愿意用一套相对固定的6人阵容打整个比赛(当时没有自由人),然后再准备一、二名角色队员用在拦网、发球、一传、防守的临时过度一下。当然,袁导也不是默守成规的,如果哪场比赛场上,哪位首发明显不发挥,他也会果断的及时换人。在1981年的世界杯上,主二传孙晋芳和几名老队员可以说是在场上拼了命的打球,发挥始终是相当出色,而论拦网能力,朱玲的作用是更加突出,所以,袁导始终没让周鹿敏上场打比赛。

所以论二传专项技术,周鹿敏可称做优秀,但是,这毕竟没有经历世界大赛的检验,而且,综合能力显然是不如孙晋芳,何况,第三届世界杯之后,她就退出国家队了,因此,如果说是隐藏的大神就有点过了,更不要说是“”五连冠“成员中的大神了。

不能说替补队员是躺着拿冠军,训练场上没有替补,一样的努力,一样的流汗,只是比赛场上有先后,有主力和替补之分,没有替补队员,训练都训练不起来,为什么要那么多陪打教练员。

篮球皇帝张伯伦的身体天赋,在NBA属于什么级别?

张伯伦的身高是2米16,臂展为2米34,站立摸高更是达到2米90,不垫脚就能摸到篮板下沿。此外张伯伦的大手夸张,他的手掌达到29.2厘米,两只手指就能抓住篮球。

张伯伦体重是在260斤左右。在篮下拥有很强的破坏力,强壮的上肢可以使他轻易就把对手给挤开,核心力量更是非常出色,因为他是最早将力量训练引入NBA的人。张伯伦能跳到100cm,末期的张伯伦依旧可以封盖贾巴尔的天勾,就知道他的爆发力有多夸张了。

张伯伦整个生涯身材的保持都很好,他的40码冲刺只需4.6秒左右,和詹姆斯是同一个水准。当年媒体曾经表示,张伯伦的运动能力,去练习田径同样会是怪物一般的存在。他似乎有着无限的体力一样,很多人都说他刷分,但刷分都要有这样的体力才行,场均40次出手还能抢下25个篮板,场均48.5分钟上场时间,试问这有谁可以做到。

在那个年代,私生活潇洒的同时,却保持着自律的训练,加上无敌的天赋,难怪张伯伦屡屡能够创造纪录。即使现在来看,张伯伦的天赋都是令人仰望的存在。


张伯伦被人们戏称为”张两万“,你说他的身体素质算不算顶级?我们可以先告诉你一个结论,张伯伦的身体天赋在NBA算历史TOP5级别的。

在讨论张伯伦的身体天赋前,我们先看张伯伦退役时在其职业生涯所取得的成就。

自1***2年威尔特张伯伦退役的时候,他在13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留下了场均30.1分22.9个篮板和4.4个助攻的表现,同时还有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单场100分,场均50.7分25.7个篮板的赛季,对阵活塞的22分、25板、21助攻、22封盖超级四双,2个总冠军,4个MVP,10次最佳阵容,13次全明星,2次防守1阵,连续17次的得分王,11次篮板王和一个助攻王(唯一一个由中锋获得的助攻王)。这份账面成绩,已经足够吊打NBA漫长历史中的大部分人了。

张伯伦拥有7尺8寸(2.3368m)的臂展,裸足站立摸高9尺6寸(2.8956m),100米跑最好成绩是10秒90,400米最好成绩是48.8秒,卧推是250kg,曾经在比赛中完成一次篮板上沿的封盖,估算这一次的弹跳在40英寸(1.016m)左右,而在他的运动巅峰,张伯伦说他测量的垂直弹跳为48-50英寸(1.2192m-1.27m),所以张伯伦能摸到篮板上沿是毋庸置疑的。新秀体测体重117kg,生涯最大体重是1963年9月的145kg。手掌长度(鱼际线至中指顶端)是24.13厘米,手掌宽度是29.21厘米。

要想知道威尔特张伯伦的身体天赋处于NBA的什么级别?首先我们从张伯伦的个人身体数据,就可以看出,绝对属于非常出众,但为了更有说服力,避免被说属于“远古吹”,接下去我们拿身体天赋同样是顶级顶级的中锋球员奥尼尔来做个对比(为什么不拿魔兽霍华德来对比呢?呵呵,看我后面的数据你就会知道,比起他们两个,魔兽霍华德只是个孩子。)

官方给出的身高,两个人都是2米16,就体重而言,肯定是奥尼尔肯定是更大一下,而且职业生涯后期,奥尼尔的身材确实是走样了。张伯伦的臂展是2米34,站立摸高2米9,奥尼尔的臂展是2米31,站立摸高是2米87,都有着很好的臂展优势,不过奥尼尔的手是27.9厘米,与张伯伦的29.2厘米有着差距,手大单手持球更容易。下图是当年魔术时期的奥尼尔和五十多岁张伯伦长在一起,张伯伦看上去依旧是那么高大强壮。

要说两人都是中锋,人高马大的,应该是跳不高的,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感叹有天赋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张伯伦的弹跳高达100厘米,偏胖的奥尼尔居然也可以跳到90厘米。这样的弹跳在中锋里面属于顶尖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女排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女排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