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赵匡胤人物传记,赵匡胤人物传记500字左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赵匡胤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赵匡胤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溥仪三次当皇帝,三次被赶下台,为何最后还得了善终?

溥仪三次当皇帝,三次被赶下台,为何最后还得了善终?

溥仪的一生是传奇的,又是可悲的,在很小的时候便当了皇帝,没几年又被赶下了帝位,在此之后溥仪便想的是复辟,其实这都可以理解,在他的眼中,祖宗基业丢在了自己手中,复辟是他的责任,他身为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裔,这就是他的职责,所以说他后来复辟,或者是投靠日本人某种程度上来说的话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溥仪第一次退位没有死的原因当时袁世凯等人虽然说是反了溥仪,可是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是清朝的重臣,他们不愿意背上这种骂名,更何况满清贵族包括皇帝都已经妥协,完全没有必要***,有趣的是他们还很大度的给予了满清贵族各种优待。

赵匡胤人物传记,赵匡胤人物传记500字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说辛亥革命之后,他们杀了溥仪,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人开始反抗,当时的溥仪是绝对不能死的,毕竟溥仪虽然没当多久皇帝,可是皇帝在以前的那些人心中地位其实还是很高的,如果硬是杀了溥仪,那肯定不利于团结,更不利于统治。

在古时候一个王朝覆灭,那么前朝皇帝肯定是要被杀的,包括他的家人,包括皇室成员,都会被新来者杀个一干二净,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完全没有必要那么野蛮。当然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溥仪没有任何的实力,他掀不起风浪,他没有任何的威胁,所以根本不用杀。

最后溥仪一直在忏悔,并且说自己在伪满洲国的时候完全就是个傀儡,他也说自己的所有命令都是日本人下的,自己一直是被日本人所控制,这也的确是事实,所以最后人们也能原谅他,溥仪是不幸的,同时也是***的,最起码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亡国之后还能保住性命的,要放在以前早就被杀了。

赵匡胤人物传记,赵匡胤人物传记500字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溥仪一生确实挺坎坷的,三起三落,到达人生小***的时候也总是诸般无奈,处在人生低谷时却是实实在在的悲催。

光绪皇帝一生无子,在其病重时,慈禧的身体也是江河日下,权衡利弊后慈禧指定了醇亲王奕譞之子溥仪为皇位接班人。

光绪皇帝和慈禧前后脚离世后,就有钦差就前往醇亲王王府,将尚在襁褓中、年仅三岁的溥仪抱入皇宫,继承大统。

赵匡胤人物传记,赵匡胤人物传记500字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这样,溥仪成为了同治和光绪的接班人,清朝的小皇帝,养母隆裕太后垂帘听政,亲爹醇亲王奕譞摄政主事。

溥仪接手的大清江山已经满目疮痍,危在旦夕,果然溥仪的皇位才坐了三年,袁世凯领导的革命军就逼宫了,清廷无力挽回败局,由隆裕太后出面宣布清帝逊位,结束了大清***近300年的统治。

(辛亥革命)

6岁的溥仪在懵懂中成了末代皇帝,所幸袁世凯承诺了优待皇室成员的条件,退位后的溥仪依旧能在紫禁城里锦衣玉食的活着,隆裕太后还请了许多中外名师,教习溥仪,在被软禁的时光里,溥仪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启蒙。

年少的溥仪退位后在紫禁城里过得挺安稳本分,可是满清的遗老们都一心期盼着清朝复辟,张勋就是如此,筹谋多年,拉拢亲清势力,残害革命党人,拉队伍、造舆论,万事俱备就领军勤王,恐吓京津警备负责人打开城门,率兵入城。张勋在养心殿得到了溥仪的召见后,言辞恳切的请求皇帝复位。

宣统皇帝溥仪一生中三次当皇帝却被三次赶下台,而且最后一次还沦为侵华日军的汉奸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帮凶,可是最后溥仪竟然能够得到善终,我认为其中原因主要有这么4点。

首先清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有大批忠心奴才因此大清皇帝在中国还是比较有影响力,所以直到辛亥革命时清朝清朝皇帝在国内依然还有一大批支持者。这时候如果杀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有可能引起更大的内乱,所以袁世凯就以优厚的退位条件安抚了支持清王朝支持者的人心。
幼年的溥仪

其次满清皇帝实际上是满族、蒙古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共主,因此不杀清王朝皇帝可以较好的维护各民族的团结,而袁世凯也在宣统皇帝溥仪退位的诏书中加上了要汉满蒙藏回五族共和的声明,这无不表明保留清王朝皇帝的性命对维护我们多民族国家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有就是宣统皇帝退位的时候还是个只有6岁的孩童本身没有什么罪行,而那时候人类已经进入相对比较文明社会,如果对一个孩童痛下杀手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说不过去,而且杀了他首先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冯国璋。
伪满洲国时期的溥仪

而导致宣统皇帝第二次上位的“张勋复辟”事件失败后溥仪依然安然无恙依然有上述这三方面原因,因为那时候溥仪依然有安定清朝支持者人心和维护多民族统一的作用,而且那时候溥仪也只是一个12岁青少年而已。

至于后来溥仪成年后为了自己的皇帝梦既然投靠日本侵略者做了汉奸傀儡,以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造成巨大的危害,这样的行为足以判他是死罪了。
晚年的溥仪

可是溥仪在东京审判时指认侵华日军在中国的累累罪行有一定的将功折罪作用,可是这些还不能减轻他是死罪,可是最后中国人们还是宽大为怀饶恕了他,这样他在经过改造后又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

因为从第一次被赶下台开始,溥仪就不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傀儡,一个符号,不会对新生的***有任何的威胁,因此可以得以善终!

因为溥仪三次当皇帝又三次退位,因此溥仪在人生的三个阶段,有了三个不同的身份。

1、清朝的末代皇帝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先后去世,大清帝国更加风雨飘摇。此时三岁的溥仪成为新的皇帝,他的父亲载沣则成为清朝的摄政王。

此时的溥仪,年纪很小,根本没有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因此,所有的政令都出自父亲及其他辅政大臣手中。

3年后,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瓦解。

此时的溥仪和其他的皇族面临着一个命运的抉择,这个抉择的选择权,在新生的民国高层手中。

虽然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此时的袁世凯掌握着北方,中华民国无力统一北方,只好进行南北和谈。和谈的结果是,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作为回报,袁世凯要答应拥护共和,逼清帝退位。

所以1912年3月12日,才6岁的溥仪在懵懂无知中被宣布退位,清朝作为全国性的***宣告结束。

有意思的是,溥仪虽然不是全国的皇帝,但是他还是紫禁城的皇帝。袁世凯答应皇族将紫禁城作为溥仪的住所,宫内一切物件交给皇族处理,并每年从民国国库中拨款400万两白银,作为前朝遗老的安置费。

溥仪的确曾三次登基,也就是三次当上了皇帝,也三次被赶下了台,但最终溥仪却在新中国善终。

第一次登基,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先后逝世,慈禧太后临死前指认溥仪继任皇位,年仅三岁的溥仪在大臣的簇拥下登基,年号宣统,成为清朝的末代皇帝。

宣统帝只当了三年的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六岁的溥仪被袁世凯赶下了台,清廷逊位,中华民国建立。由于袁世凯逼迫清廷退位时,许诺了一系列善待清廷的条件,因此溥仪不但未受惩罚,而享受了北洋***给予的一系列优惠,仍住在故宫

第二次登基,1917年趁府院之争,张勋率领5000辫子兵以调停之名进入北京,到达北京后,他向清朝的遗老遗少发电“襄赞复辟大业”,宣布溥仪复辟,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张勋复辟。这场复辟与其说是一场***,还不如说是一场笑话。

此时,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掌握中国最精锐的北洋军,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称帝都尚未成功,更何况儿戏一般的张勋复辟呢。溥仪登基后仅12天就被迅速赶下了台。由于主持这场复辟的张勋是段祺瑞利用他对付黎元洪的一枚棋子,所谓再造共和的段祺瑞才是最大的获利方,而此时的溥仪也不过12岁,因此溥仪未被惩罚。

第三次复辟,就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他拱手将东北三省让给日本。日本占据东三省后,为其殖民统治方便和顾忌国际影响,选择了溥仪这个末代皇帝作为幌子,建立了所谓的伪满州国。在这个所谓满洲国,实际为日本殖民地的地方,溥仪完全就是一个傀儡皇帝。因此虽然做了汉奸,但溥仪既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做恶。

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颁布了所谓的《退位诏书》,作为战犯在苏联被监禁了五年,并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日本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溥仪被关在在战犯管理所度改造,由于表现良好,1959年溥仪被特赦。被释放后,溥仪与护士李淑贤于1962年结婚,1967年死于尿毒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匡胤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赵匡胤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