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无锡春秋战国历史***,无锡春秋战国历史***简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锡春秋战国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无锡春秋战国历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鼋头渚包孕吴越典故?
  2. 无锡路名的由来?
  3. 无锡历史深度讲解?

鼋头渚包孕吴越典故?

“包孕吴越”是鼋头渚公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在公园临太湖的峭壁上刻着大大的“包孕吴越”四个字,这是100多年前,清末无锡知县廖伦所题。这寓意浩瀚的太湖像母亲一样孕育着江浙两省的太湖百姓。

鼋头渚公园是无锡太湖边上的一座公园,太湖岸边摩崖石刻上的“包孕吴越”四个字是清代无锡知县廖伦所题写,意思是:太湖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吴越两国的人民,今天的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之间,其中主要的湖区是位于苏浙两省的,而苏浙两省太湖地区的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分属于吴国和越国,大家所熟知的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吴越之争等历史故事发生在这一带地区,所以廖伦才会题写了“包孕吴越”这四个字。

无锡春秋战国历史事件,无锡春秋战国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锡路名的由来?

一种说法是,无锡路的名字来源于吴国都城阖闾城,吴都路是根据闾口遗址来命名的。

另一种说法是,吴都路的名字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争霸,勾践卧薪尝胆,西施成为勾践争霸大业中的一颗重磅棋子,吴都路就是依据闾口遗址来命名的。此外,吴都路的名字也可能与无锡的人文历史有关,早于春秋时代,环太湖一带居住的无锡人的祖先们大多从中原迁居而来,太湖一带虽然水草丰茂,但开垦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因此,说无锡的文化始于“渔樵”,吴都路景观带中的“渔樵”印记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无锡历史深度讲解?

3000年以前,两名位于中国北方周朝太子泰伯和仲雍为让位于季历,东奔至此,定居于无锡,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镇(尽管有些历史记载说实在今天的苏州)。

无锡春秋战国历史事件,无锡春秋战国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人帮助并带领当地人民种田、开发水利,不久后这里便繁荣了起来。泰伯去世之后,因其无子,周朝君主便将他的后代册封为“吴王”,史称“勾吴”。

无锡有3000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建“勾吴”国,这就是无锡建城的开始。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年)封仲雍后人周章为吴君,吴国随之建立。战国末年,无锡成为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锡县。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无锡县为有锡县。东汉建武年间复称无锡县。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为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合并为一,复称无锡县。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

无锡以江南文明的发源地彪炳史册。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无锡充满了温情和水。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632.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市和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郊区、马山区、新区六个区。人口430万,市区约92万,目前发展为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春秋战国历史事件,无锡春秋战国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深厚的基础,在唐武则天时,无锡就是重要的漕运之地,在明朝,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明弘治年间,无锡的手工织布业繁兴,成为“布商云集、布行如列”的布码头。闻名的布码头,和汉口的船码头、镇江的银码头齐名,清后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无锡的稻米质地优良,尤其是太湖边的香米,粒粒如玉,既香又糯,被列为皇室贡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商界的代表人物荣宗敬、荣德生先生率先在家乡开办了中国首批民族工业,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样地之一而载人史册。到三十年代,无锡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家工厂的新兴工业城市。从此,无锡便以“小上海”称誉海内外。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无锡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绽开了“乡镇企业”这一工业新花,无锡又在中国的经济史上添上了“乡镇工业创始地区”的辉煌一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锡春秋战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锡春秋战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