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朱元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朱元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元璋自传的原文如下:
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茳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仲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侠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ニ十而强。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艰苦的农民起义和统一中国的战争。朱元璋的课文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领导能力和治国策略。他出身贫寒,但通过勤奋学习和军事才能,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领袖。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减轻赋税、提倡农业生产和加强军事力量。
他的统治使得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为后来的明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的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艰苦的农民起义和统一中国的战争。
朱元璋以其智勇和领导才能闻名,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他还注重教育,推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化发展。朱元璋的故事被广泛传颂,他的课文介绍了他的成就和品质,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和为国家做出贡献。
《朱元璋》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全文从朱元璋的出生、成长、军事生涯、政治统治、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展开叙述,揭示了他的个性特征、政治理念、治国方略和家庭情感等。通过对朱元璋的生平事迹的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领袖,也是一个勇于改革、善于治国、重视文化教育的明君。
按照明史蓝玉传的说法,逆臣录主要是列蓝玉谋反案的参与者,除开公、侯、伯,还有不少人。蓝玉案族诛一万五千人,想来逆臣录也不可能把这些人列完,主要应该是以下这些人吧。
一公,应该是指的凉国公蓝玉吧。有人认为是常遇春之子常升,常升到底怎么死的,连明史都没记载清楚,有说他是因为蓝玉案而死的,也有说他到朱棣永乐初年才被杀死。蓝玉是常遇春的副将兼妻弟,常遇春的女儿又嫁给了太子朱标,因此蓝玉和常家应该是忠于太子的。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病逝,而太孙朱允炆还很年轻,蓝玉却居功自傲,因此被人告发谋反。反正蓝玉以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趁机几乎将剩下的功臣清理干净,为朱允炆继位扫清道路,蓝玉是不是谋反倒是搞不清楚了。
十三侯,附在蓝玉传后面的几个侯应该是很清楚的。
1、景川侯曹震,蓝玉案的逆党除了蓝玉之外,以曹震为首。曹震是濠人,是朱元璋老乡,而且跟从朱元璋起兵,是绝对的老兄弟,为朱元璋平定川蜀、云贵立下过大功,长期镇守四川,得到当地人的爱戴,却被认为是蓝玉的主要同谋,被诛杀。
2、鹤庆侯张翼,从张翼老爹起即跟随朱元璋,父子两代立下大功,其父退休后,张翼是蓝玉帐下骁将,以蓝玉党被诛。
3、会宁侯张温,张温守兰州,遇到蒙古大军突到,颇有张辽合肥之功,后又从傅友德平云南,从历史记载中看不出他和蓝玉有太多交道,也被蓝玉案牵连诛杀。
4、普定侯陈桓,也是朱元璋的濠州老兄弟,大概与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有些关系,叶升已经受胡惟庸案牵连被诛杀了,陈桓这儿大概又被叶升牵连,再牵连到蓝玉,被诛杀。
5、舳舻侯朱寿,朱元璋水军将领,监督过漕运,和曹震一起被认为是蓝玉谋反案的最主要参与者,被诛杀。
朱元璋自南京称帝后不敢懈怠,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
这种习惯源于他的苦出身,老朱自小失去了父母,爹娘死后连葬身之地都没有。幸亏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一块薄地,这才葬了父母。
没了父母,为了生存下去,7岁的朱元璋沿街乞讨,15岁时到皇觉寺做了和尚。
后来在发小徐达的影响下,他参加了红巾军,经过15年腥风血雨的打拼,老朱在40岁时做了皇帝。
朱元璋遍尝民间疾苦,深知百姓生活不易,为了防止贪官污吏欺上瞒下,朱元璋称帝后经常微服私访,目的就是掌握第一手材料。
有一天,朱元璋带着侍卫走出了皇宫,他四处巡视一番,不知不觉来到了军营。
这这可能是朱元璋常年累月在战争中养成的习惯,微服私访后都习惯到军营里转一转。
突然他发现军营里有一个小孩在喂马,小孩七八岁的模样。
由于长得太矮,身高够不着马厩,于是蹬着一块石头踮着脚给马添料。
这时老朱感到很奇怪,军营里怎么会有小孩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朱元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朱元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