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宣帝时期历史事件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宣帝时期历史事件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把相关的一小节一并解释了。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详解:
汉高祖刘邦兴起建立汉朝的基业,传到汉平帝时被王莽夺取了帝位。
汉后裔刘秀兴兵光复汉室,称光武帝,开始了东汉历史,整个汉朝经历四百年,汉献帝时汉朝灭亡。
高祖,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沛丰邑中阳里人。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他起兵响应,与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推翻秦朝统治。后经过楚汉相争,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王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汉业,汉朝的基业。建,建立。
孝平,指汉平帝刘衎(Kàn)。王莽,汉元帝王姓皇后之侄,官至大司马, 于公元8年***了汉平帝,自立为皇帝取代汉朝,改国号为“新”。篡,篡夺。
我来简单地说说西汉末期的这件事。
“孝平”是汉平帝刘衎死亡之后的谥号。历史上,人们对死去的皇帝、后妃、臣子等地位较高的人,往往要用几个字来概括评价,这种评价有褒义、有贬义、有同情等,这个评价的词语就是谥号。
题主所说的“至孝平、王莽篡”指的是在汉平帝刘衎时代,王莽篡权的历史***。
刘衎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母亲为卫姬,父亲为中山孝王刘兴。公元前1年,那个和董贤同性恋的汉哀帝刘欣死亡。这对瞅着皇帝权力已久的王莽来说是一个机会。
作为王政君(汉哀帝刘欣的皇后)的侄子,王莽家族在刘欣手里权力大得几乎没有边沿,那些人大都是一些拿不住的货色,吃喝玩乐啥都干,只有王莾独善其身,有着好名声。在汉成帝刘敖手里,王莽就有了名堂,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侍卫。不久,他又官至大司马。此时的王莾俭约克己,像模像样。汉哀帝刘欣继位后,王莽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蛰伏期。面对刘欣祖母的强势,他御职隐居,后虽被召回宫中,但没有官职。
公元前1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的汉哀帝刘欣死了,宫中有可能出现乱局。这时候,太后王政君走向前台救场。她主持群臣推荐大司马,王莾是当然的人选。
身为大司马的王莽给自己的将来留了一手。他没有站在刘氏集团上考虑问题,专门选出了一个娃娃皇帝(年仅九岁的刘衎)。这时候王莽的野心已经暴露出来了。公元3年,王莽把自己的大女儿给十一岁的刘衎立为皇后(也就是孝平皇后)。同时,他通过一系列手腕,网罗天下人才,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公元5年,汉平帝刘衎病死,为了操控天下,王莽把两岁的刘婴(汉宣帝刘询的玄孙)立为皇太子,自己大权独揽,代理朝政。三年的日子里,王莽与刘氏的角力并没有停止。到了公元8年,王莽逼使王政君交出国玺,设计了一场刘婴禅让的大戏,自己称帝,改国号为“新”。
【苏武牧羊】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
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共十一人。
汉代历史典故灿如星河,数不胜数,具体有:死灰复燃、昭君出塞、前车之鉴、汗流浃背、
汗马功劳、楚汉之争、暗度成仓、捕风捉影
衣锦还乡、家徒四壁、赴汤蹈火、大材小用
安如泰山、唇亡齿寒、防微杜渐、拔帜易帜
断袖之癖、拔帜易帜、狐疑不决、后来居上
汉官威仪、聚米为山、噤若寒蝉、口不二价
夜郎自大、口不二价、牛衣对泣、千钧一发
悔过自新、破甑不顾、让枣推梨、人面兽心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绝世独立、倾国倾城
投笔从戎、舍本逐末、尸位素餐、率马以骥
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简单挑选几个来说明一下:
1.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鸿沟,今河南荥阳)。然刘邦听从手下规劝,发兵攻打项羽的地盘。通过重兵把项羽围于垓下,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垓下之围)。这时的项羽已经没有了斗志,大部分士兵伤亡,听到在自己的地盘上,听到刘邦的军队里那么人唱楚歌,非常吃惊,精神受到极大影响,逃到乌江自刎而死。
今主要是比喻为,完全处于孤立地位。
2.白登之围
此事发生于公园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刘邦听信陈平献计,从冒顿的爱妾阏氏下手,送个她金银珠宝,结果刘邦才得以脱险。
3.诸吕之乱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期间是吕后城制。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而后吕后乱用自己的娘家人,压制功臣,导致了诸吕之乱。
汉朝时期的历史典故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封狼居胥。
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谚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以对抗项羽西进。项羽率领40万大军到达后,攻破函谷关,进驻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纳了张良的建议,结交了项羽的叔父项伯,希望从中给予调解,以作缓兵之计,并且亲自到鸿门和项羽见面。
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项伯已被收买,于是连忙拔剑起舞,用自己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史称鸿门宴。
“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三,封狼居胥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
后人用“封狼居胥”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宣帝时期历史***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宣帝时期历史***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