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骨刻文记载的历史***,骨刻文记载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骨刻文记载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骨刻文记载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甲骨文是被谁推翻的?
  2. 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怎样被发现的?
  3. 中国早期刻划符号出自哪几个地方?
  4. 甲骨文之父是谁?

甲骨文是被谁推翻的?

但是如今专家却在河南发现更早的文字——骨刻文,却推翻了甲骨文最早。甲骨文是经过专家破译才解读出来的,那么骨刻文,与甲骨文还略有不同,是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这种符号被专家解读为象形文字的一种,是图形文字。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发现了这种骨刻文,又叫做“贾湖刻符”。贾湖刻符目前发现了十七个,虽然看去并不是文字,但从部首解剖来看,很多比划是重复的,就像后代的文字由部首组成。所以专家在对贾湖刻符研究后认为,这就是有意图用以表意的文字。

骨刻文记载的历史事件,骨刻文记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除此外,在山东、内蒙等地也有发现这种骨刻文,越来越多的骨刻文出土,使得专家认为或可佐证中国有着2个5000年的历史,是上下各5000年。后来到了2010年,专家终于破译了骨刻文,还将骨刻文从构造与甲骨文的传承方面进行了论述,表明了骨刻文就是甲骨文的前身,是现代汉字的老祖宗!

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怎样被发现的?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考古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之一。清代光绪年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田地的时候,经常挖到一些刻有奇怪文字的碎骨片,他们要不把碎骨片弃置一旁要不将碎骨片当做龙骨(一种中药,古代动物的骨头)卖给中药铺。

1899年,还在国子监当祭酒的王懿荣身患疟疾,当他审视从药铺里买来的中药时,意外的发现了这些刻有文字的龙骨。王懿荣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金石学家,凭借着对古物特有的敏感,他意识到这种可在非篆非鎦的符号很可能是一种比金鼎文更早的一种文字。于是王懿荣就以每版二两银子将所有的龙骨买了下来。1900年,古董商人范维卿、赵执斋等人写数百块甲骨进京,又被王懿荣悉数买下,从此甲骨身价倍增。刘鹗、王襄、孟定生、罗振玉等人也纷纷出资购买。

骨刻文记载的历史事件,骨刻文记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甲骨在古董市场价格激增,一些人开始探寻这些甲骨的出土地,但是古董商人为了垄断这个贸易,故意谎报甲骨的出土地点,说是在河南卫辉、汤阴一代出土的。直到1908年,罗振玉通过多方探寻,才真正的找到甲骨的出土地,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在这之后,搜寻甲骨的人纷至沓来,是的这片寂静的田地一下子热闹起来。随着挖掘甲骨的人越来越多,字学家也开始艰辛的解密这些文字的含义。

经过孙饴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邓恩的努力,可便是的甲骨文越来越多。渐渐地,甲骨上的文字成为了可以通读的语句了,从而证实了出土甲骨文的安阳安阳小屯村,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殷墟。

甲骨文发现于清末河南,一些当你农夫在田间挖土翻地偶然发现一些牛骨和龟甲。当地农夫就把它当药材卖了,药店老板认为是“本草纲目”里的“龙骨”就大肆收购,用作伤病药。

骨刻文记载的历史事件,骨刻文记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末一个叫王懿荣的人,他患病去鹤年堂抓药,无意买到了“龙骨”这味药材,他却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龙骨”上有许多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然后就通过古董商范维卿大量收购,他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符号全是笔写后雕刻上去,裂纹是火烤所致。为了进一步追根溯源,王懿荣去了河南章德府安阳县小商屯,由此发现了“殷墟”遗址,并确定了这是商朝文字。

距今为止发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少有十万片以上,通过后来专家的研究和解读发现这些甲骨基本上全是占卜用的,是殷商王室的存档。

商朝还属于比较原始的神权社会,凡事都要通过占卜预测吉凶或问问鬼神旨意。一般是占卜一些祭祀日期、用什么牲口和数目,征伐捕猎是否吉时,成员的生育疾病等等。偶尔记录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和打猎收获等等。甲骨文算是我国最早的文献记载。

商朝历代都有大祭司,一般商人要预测占卜时大祭司就会取一块龟甲或牛胛骨在一面凿个孔,但不打穿,然后把有孔的一面放火上烤,另一面出现裂纹就称为“兆”。大祭司就根据“兆”来分析吉凶和鬼神的意思,如果日后应验,就把这些事用刀刻在甲骨上,这就称为“卜辞”。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研究的甲骨文了。

甲骨文单字有5000左右,能解析的大概一半,这些字虽然和现代文字完全不同,但根据可以辨别的字仍然可以翻译成今天的汉字。这些可认的字和如今的汉字区别不大,可见中国文字的传承文化

举个例:渔——刻一鱼,一网,一手。

牧—— 刻从牛,从羊 放牧动物不同而字不同。

1928年——中国现***古学的发轫之年,安阳小屯村——一个近千年来默默无名的中原小村落,时间和地点的碰撞由此揭开了殷商历史的神秘面纱。小屯村附近方圆数公里,鳞次栉比的宫庙遗址,以及大量出土的甲骨,拉开了人们认识甲骨,研究殷商文明文化的重要序幕。

安阳殷墟甲骨坑


小屯村地区的农民在耕地、打井等农业活动时,往往会挖出甲骨、青铜等器物。由于对其毫无了解,农民把青铜成为"废铜"甚至当做马槽,就像著名的"后母戊方鼎"。甲骨的命运则更为悲惨,大块的甲骨被当做中药材"龙骨",用来治疗妇女病或者体虚。小块的甲骨被随意抛弃或是回填。

清朝末年,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小屯村农民,把挖出的甲骨作为"龙骨"卖给中药店,或者在安阳每年春秋二季庙会上作为治疗外伤的"刀尖药"出售。

据罗振常在《洹洛访古记》中记载到:"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其小块字多不易去者,悉以填枯井。"

由此可见,在甲骨文没有被认识了解到之前很多年,它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

甲骨著名学者王宇信曾分析到:甲骨的"破坏时期"应自战国、秦汉延续到清末,大约有一千六七百年之久。

清朝光绪末年,在小屯村被当做"龙骨"出售给药店的甲骨,经由古董商人贩卖到天津北京等地。到了京津之后,甲骨终于被脱去由于"缺少知己"而不得不带上的面纱,终于被辨认出来,被重视。

中国早期刻划符号出自哪几个地方?

兽骨上。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 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并认定刻画工具为玛瑙等锐角宝石,形成约在4600~3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 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论证是汉字的源头。

甲骨文之父是谁?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

时间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城。

这里的人们以种植棉花麦子与小米。1880年就有人刨出了甲骨,有人用它来填枯井,有人用它磨粉来做刀尖药,或者整斤卖给药店做药材,叫龟板或龙骨。其中 就有一个叫李成的,他是剃头为业,捎带卖点骨粉做成的刀尖药糊口,不过,那些龙骨不能有字,要预先刮去才能卖钱。

时间到了1898年,就有人要有字的 了,

而且人们知道这是一种古物了,都拿到北京去卖。这时就有一个姓范的商人来到了李成的村子里,这个村子叫小屯。就对李成说,凡是有字的都要。李成这才把有字的拿出来。这个姓范的被看作是最早收有字的甲骨的人。于是人们开始挖掘有字的甲骨。

那么甲骨文什么时候被世人知晓的呢?

1899年,王懿荣见到了姓范的甲骨。颇为赏识。他在京为官,收藏金石。对于文字考订也有研究。他一看到甲骨,就看出了这是有价值的古物。可以说他是收藏与鉴定甲骨的第一人。不过,后来庚子之祸,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也投井自尽。他的甲骨都到了高鹗的手里。

1901年刘鹗开始收集甲骨。也就是这一年,古文字大家罗振玉也见到了这些甲骨,认为这是稀世 之宝,价值不菲。隔了 一年1903刘鹗收藏了5000余片。罗振玉在上海见到原物,于是怂恿刘鹗选了一千多片制成拓本,在同年八九月间作序装订出版。这样甲骨文才公诸于世。

好了,关于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吧,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谢谢大家,再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骨刻文记载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骨刻文记载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