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商隐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李商隐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李贺作序写传的诗人:李商隐、杜牧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小传》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为诗人李贺撰写的一篇传记。这篇文章可分四段: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第二段先描写李贺的外在风貌,再写李贺的交游情况,后叙述李贺的创作过程和特点;第三段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异;末段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文章通过写李贺的一些轶事,从侧面烘托出传主的身份性格。全文构思巧妙,篇幅短小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李贺集》序是唐代晚期著名文学家、诗人杜牧为他的好友,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素有“诗鬼”之才的李贺的诗集所做的序。全文首先表达了对故友逝去的心痛与惋惜,追思二人同游时光;接着赞颂了李贺诗歌的才情高致。整篇序言情真意切,语言优美,比喻深切。
公元857年——公元858年!
至少小可这样认为,如果题主问我证据,铁证没有。只有一点可以说得上逻辑的证据。就是七律《锦瑟》。
《锦瑟》是公认的《玉溪生诗》压卷之作。古代诗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自己晚年的时候,将自己一生所写的诗词进行整理和删减。而根据百科资料所查,公元855年李商隐还在京城任盐铁推官,任职两年之后回到故乡。
可以计算得出,李商隐最早在公元857年就回到了故乡,次年病故。只有这段时间,李商隐才可以有时间对自己的诗作进行整理和删减,做为“立言”的一小部分。
李商隐患的是什么病不得而知,个人倾向于脾胃疾病,思虑过重的人皆是如此。所以他在患病期间不可能不做打算,必然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整理。尤其是自己一生一事无成,从《锦瑟》做为压卷来看,必然是在这个期间所写。
古人云,诗言志。因此小可才万般断定《锦瑟》绝不是爱情或悼亡之作,因为与当时的价值观或者他自己的人生观都不相符。或许包括爱情,但重点却不是爱情,而是诗歌创作的艺术表达。
小可认为,《锦瑟》一诗是李商隐对个人创作生涯的总结性诗歌,同时也极度钦佩钱钟书先生对《锦瑟》一诗的论断。借用情感来比喻自己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同时隐喻个人沉浮,当然也包括了情感。
在这个前提下,回看这首《锦瑟》,处处是在说诗歌创作,处处是在感慨个人生涯。
锦瑟者,诗也。无端者,无由也。五十弦,诗集也。一弦一柱,诗也。华年,岁月也。
庄生梦蝶,浪漫诗人也。望帝杜捐,情感比兴也。晓梦春心,寓言于物,以事喻情。以事寄意称之为“托”,深文隐晦玄奥,称之为“迷”。
《锦瑟》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代表作 ,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把玩,却久参不透。金人元好问便曾说过 ,“一篇锦瑟解人难”。对其创作意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言表达爱国之情,或言悼念亡妻之词,或言自伤身世,或言思念待儿。
从理性方面难以确切考证其创作意旨,但该诗却极具感性,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中大量用典, 庄生梦蝶 ,望帝春心,沧海明月,蓝田日暖,极具感染力,成为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商隐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商隐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