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旧唐书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旧唐书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旧唐书魏征传》不属于自传,是后人写的。
《旧唐书》,34;二十四史"之一。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
《大唐狄公案》描述狄仁杰在各地为官断案的故事,全书情节比较扣人心弦,是荷兰人高罗佩所作,《狄仁杰探案传奇》相对也比较经典,新唐书、旧唐书列传亦可参考了解相关内容。
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1日),字怀英,号德英,唐代并州阳曲县(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人。为唐朝、武周时的著名宰相,所以说关于狄仁杰的记载必定有很多。想要了解狄仁杰的历史推荐以下书籍:
1、《狄仁杰评传》
狄仁杰评传,是当代学者杜文玉所著,他长期从事隋唐史的教学、研究。曾给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讲授过《唐代制度史》、《隋唐五代史研究》、《敦煌吐鲁番学概论》、《中国古代史》等课程多门。《狄仁杰评传》一书在最大限度的还原记载的历史事件的同时还从思想、信仰、品格、心里、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做出分析,让读者能更轻松的了解狄仁杰的丰富精彩的一生。
2、《旧唐书》
史籍《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对唐朝的事迹还原度较高。
3、《新唐书》
《新唐书》成书于宋代,主要参考《旧唐书》、人物传记、碑文、墓志铭等资料,北宋人认为,《新唐书》要比《旧唐书》高明。 他们严厉地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不明,事实零落”,在人物传记方面大同小异,不过也值得一看。3
3、《唐狄仁杰卒年考辨》
狄仁杰,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名相。明经出身,从地方官做起,高宗时任大理丞、度支郎中,从政经验丰富。高宗末,拜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毁吴、楚荒诞无稽的神祠1 700余所。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先任尚书右丞,后为豫州刺史。垂拱四年(688)在处理因越王李贞起兵而被牵连的人时,他密表申理,使六七百人得免一死。天授二年(691),曾短期担任宰相。次年为酷吏来俊臣所陷贬彭泽令。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陷冀州(今河北冀州),仁杰被起用为魏州刺史,不久转幽州(今北京)都督,备御契丹。神功元年(6***),复召入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次年八月任纳言。圣历元年(698),后突厥(见突厥)攻掠河北,仁杰复出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知元帅事,统兵迎击。不久,为河北道安抚大使。他建议赦免胁从,河北很快安定。武则天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称之国老,所言多从。则天欲造巨佛,仁杰谏止;欲以其侄武承嗣继承皇位,仁杰力劝复立庐陵王(即中宗)。有文集十卷,已佚。
来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沙陀族为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名处月,属于西突厥别部,这个民族分布在金娑山南部今天的新疆博格多山,名为沙坨的大沙漠一带地方,所以成为沙坨突厥,又称为沙坨,具体记载的时间在唐代,崛起于唐晚期,甚至参加过镇压黄巢起义,也曾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唐王室,历史上对这个民族的记载很少很少,最最著名的就是五代时期后唐的李克用,自己后晋石敬瑭,这些都是沙坨人。李克用也就是后唐的建立者,这个人是李存瑁的父亲,唐朝晚期重要的将领,骁勇善战,十五岁随父出征,擅长骑射,作战骁勇,时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为“飞虎子”,别号李鸦儿!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沿用唐朝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次年(908年),得病而死,葬于雁门。[2]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再说石敬瑭,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为后唐兵马围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称帝灭亡后唐,定都汴梁,建立后晋。想必大家对他的印象只有一个,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让两宋以及经历后来的辽,金,元等近300年得纷争直到明朝***才真正讲燕云十六州重新纳入自己的版图,详情不用过多赘述这个石敬瑭曾经是李存瑁父子的手下,曾就职于李氏父子,也是沙坨人。这就是这个民族的简单介绍以及主要人物。属于一个西突厥人的旁支,中国北方多个游牧民族的一支,兴起于晚唐乱世,后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逐流中。希望对各位有用!
沙陀族原是居住在新疆博格多山以南,巴里坤湖以东的少数民族,原名处月,是西突厥的一个分支。沙陀族人数并不是很多,唐高宗时沙陀首领从征铁勒有功被封为都督,后来受吐蕃压迫迁至甘肃张掖,再后来被吐蕃追杀东投***,***将其分拆成几部分,分别安置在山西各地。
迁至***的沙陀族最开始一直是被***当作雇佣兵来使唤的,宪宗时期对强藩成德王承宗﹑淮西吴元济﹐武宗时对泽潞刘稹用兵以及宣宗对抗吐蕃﹑党项﹑回鹘﹐皆得沙陀之助。唐懿宗时﹐执宜子赤心率骑兵助唐镇压庞勋起义﹐被授予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这就是李克用他老爹了。
李克用十五岁随父出征,骁勇善战军中号称“飞虎子”。黄巢打破潼关占据长安之时,天下群雄束手,只有他敕旨勤王,收复长安逼的黄巢***。接着又大败盘踞关中的静难军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僖宗逃往凤翔后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京,挟持唐昭宗。李克用再度率军勤王,大败三帅,救出唐昭宗,加封晋王。其后数年,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持对抗占据汴州的梁王朱温,成为其一生最大的对手。不过李克用虽然英雄,一生中也有三个未能击败的敌人,因此他临死前给他的儿子李存勖留下三支箭,让李存勖记住他还有三件心事未了。
李克用病死以后,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当时李存勖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李克宁还有李克用的其它几个义子均不服气,私下里相互结交意图谋反,李存勖不慌不忙先取得军中几员大将支持,再将李克宁等人诱至府上一一斩杀。谁知刚平定内乱,那边朱温便乘李克用病故奔袭潞州而来。李存勖亲自带兵救援,到潞州后也不修整,一鼓作气便将后梁朱温军队打的大败亏输。朱温一辈子没服过人却说出“生子当如李亚子”这句话来,可见李存勖之勇猛无敌。
李存勖可算为父亲报了第一个仇,之后的柏乡之战兼并河北的幽州之战、魏州之战、幽州保卫战,与后梁夹河对峙的杨刘之战、胡柳陂之战、德胜之战等一系列战斗中又皆取得胜利,其中幽州之战李存勖终于折断父亲留下的第二支箭了,因为他擒获了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就是这个刘仁恭背信弃义曾经戏耍过李克用,让李克用是恨之入骨。
李克用留下的这第三支箭便是指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当初李克用与朱温争天下胜负未分,李克用打算借契丹之力击败朱温,于是就与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结为兄弟相约攻梁,谁知道耶律阿保机背信弃义,反而从后背偷袭李克用,想李克用英雄一辈子居然接连遇到朱温、刘仁恭、耶律阿保机三个小人,也算是遇人不淑了。不过李克用有李存勖这个好儿子,收拾完朱温、刘仁恭,李存勖又结结实实把耶律阿保机狠揍了几顿,吓的契丹人再不敢南下牧马。不过李存勖虽是五代第一猛将,不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称帝后宠幸伶人,玩物丧志,再加上治国不力,仅仅三年,便弄的众叛亲离,最后死于兵变,时年也只有四十二岁,而兵变的首领就是沙陀族的另一个英雄李嗣源。
李嗣源与另一个五代出名的英雄李存孝一样都是李克用的义子,再加上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这些都是沙陀族的英雄。还有一个石敬瑭也是沙陀人。
沙陀族,崛起于唐朝中后期,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最重要的势力之一,前后建立后唐,后晋,后汉诸***!
沙陀族本是西突厥别部,因为与西突厥并非同族,但又作为其中一部,因而称作“别部”!沙陀族原本称作“处月”,因其所居之地为一个名为沙陀的戈壁沙漠,故而得名沙陀!
沙陀族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部族,默默无闻,并不引人注目,但随着沙陀族在唐末的迅速崛起,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叱咤风云的民族!
安史之乱后,北庭与中原隔绝,受到吐蕃的压迫,于789年,沙陀族七千帐归附吐蕃,并助其攻陷北庭,在后来吐蕃与唐王朝的边境战争中,多用沙陀人充当先锋!
后因吐蕃人怀疑沙陀人与回鹘有所勾结,朱邪执宜遂率三万于众归顺***,被***安置在定边一带!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唐王朝号召天下诸侯前来勤王,党项人拓拔思恭与沙陀人与叛军大战于东渭桥,后李克用引兵击败起义军于梁田陂﹐黄巢退出长安﹐沙陀人李克被认命为河东节度使!
907年朱温颠覆了唐朝﹐建立后梁。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
后来的如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等都是沙陀族人!
他们原本都是沙陀人李克用的部下,在势力强大后,纷纷自立,成为五代十国时期一个个著名人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旧唐书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旧唐书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