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岳飞北伐的历史***有哪些,岳飞北伐的历史***有哪些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岳飞北伐历史事件哪些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岳飞北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他总共参与过多少次北伐之战?
  2. 岳飞为何要北伐?真的仅仅只是为了收复失地吗?
  3. 南宋一共发动过几次北伐?
  4. 为了“收拾旧山河”,岳飞做了哪些努力?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他总共参与过多少次北伐之战?

1、岳飞第一次北伐

岳飞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岳飞北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岳飞北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岳飞第二次北伐

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于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一带)全境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至栾川县一带)的部分地区。

3、岳飞的第三次北伐

岳飞北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岳飞北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岳飞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匹。

4、岳飞第四次北伐

岳飞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

岳飞北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岳飞北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

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终告失败。


真实历史上的岳飞的一生

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一岁二月十五日,诞生于相州汤阴县。

  1122年(宣和四年)二十岁从***陈广学击技,“一县无敌”。应募充敢战士。平盗匪陶俊、贾进。父岳和病故,回家守孝。

  1124年(宣和六年)二十二岁再次应募,往平定军当兵,不久升偏校。

  1126年(靖康元年)二十四岁参加河东路抗金战争。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募义士,应募,随大元帅康王。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二十八岁四月,诏令收复建康。败金人于建康东南三十里的清水亭。又败金人于新亭。

  1134年(绍兴四年)三十二岁五月,襄阳陷落,岳飞出师。复郢州,李成弃襄阳去,又复襄阳府。复败李成于新野市。六月,挥师北伐,收复襄阳府等六郡。八月,为清远军节度使。(为两宋最年轻的建节者。)九月,金、伪齐合兵南侵淮西。奉诏出师,败金人于庐州,金人退师。

  1135年(绍兴五年)三十三岁二月,受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封武昌郡开国侯。六月,平定杨幺之乱。

  1136年(绍兴六年)三十四岁三月,徙镇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八月,北伐收复商州、虢州。十一月,伪齐进犯江汉,岳飞破伪齐加兵宛、叶之间。

  1137年(绍兴七年)三十五岁二月,拜太尉,升宣抚使。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于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一带)全境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至栾川县一带)的部分地区。

岳飞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匹。

岳飞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终告失败。

岳飞(1103年3月~1142年1月)(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谥号忠武。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作战勇敢,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军中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北伐抗金至少四次之多,亲自参于指挥了大小120多次仗,无一输绩,是大家公认的长胜将军。

岳飞年少时聪慧过人,奋发好学,文武全能,习得一身好武艺。19岁时应征入武,抗击辽军。后因父丧,回乡守孝。

1126年,金军又一次侵我中原,岳飞再次拿起了长枪,开始其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其母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被后世传为美谈,也永远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岳飞投军后,作战勇敢,智谋过人,屡建奇功,多次升迁。可不久,开封沦陷,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次年赵构建立南宋王朝,岳飞多次上书,要求收复失地,因投降派当出道,不但末被重用,反被革职。不久随宗泽留守开封。

1129年,金兀术率兵渡江南侵,岳飞率部改其后防,并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军,收复南京等大片失地。金军被迫北撒,岳飞升任通州镇抚史。当时己部下过万,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岳家军”呼之已出。

绍兴九年,南宋与金议和,岳飞进表反对,次年兀术进兵河南,岳飞率部反击,相继收复郑、洛两地并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军,一举攻下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余里,金兵退守开封,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慨叹,免战牌高挂,不敢出战。在岳家军节节胜利,准备大举收复失地之时,一心求和的赵构、秦桧之流,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其退兵。壮志未酬,只得挥泪班师。

不久,又被秦桧诬其谋反下狱,以“莫须有”的罪名于1142年被害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

奸侫当道,国无宁日。想岳飞英雄一世,却被奸党所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很多岳飞庙,以供后人瞻仰。并将秦桧夫妇之脆像置于岳飞像前。遭万人唾骂。


岳飞为何要北伐?真的仅仅只是为了收复失地吗?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北伐。岳飞不但是军事家,更是战略家,还是诗人。岳飞北伐不但要恢复中原,还要直捣黄龙,灭了金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也是他的战略目标,灭西夏。如灭金灭夏完成,在军力越打越强的情况下,成吉思汗也不会有所作为,最少可以抗衡蒙元,更不可能被元灭国。当然前题是赵构的支持,或者是把赵构换成李世民。当然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所以说岳飞之死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

岳飞北伐不仅是为了收复失地,更是为了迎回二圣,也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毕竟,金军攻克宋朝都城,并掳走徽钦二帝对宋朝军民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对于一直渴望精忠报国的岳飞来说,是他内心无法接受的。

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他并不希望自己父亲和哥哥回来,否则他这个皇位还怎么做?但是,他也不能明说,于是内心对岳飞有所芥蒂。

恰好聪明的秦桧看透了赵构的心思,他破坏岳飞抗金,力主与金和谈。赵构也满足于偏安一隅,他认为宋朝的军事实力难以与金朝抗衡,他担心岳飞一味对抗惹恼金朝,会使自己的小朝廷遭受灭顶之灾。

岳飞所忠心的是整个国家,整个宋朝,而不是赵构本人。可是,岳飞没有读懂赵构的心思,他对北伐的坚持最后惹恼了赵构。最后,一代名将岳飞被冤杀在风波亭。


岳飞为何要北伐?真的仅仅只是为了收复失地吗?

岳飞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自古以来在完成了中原大地一统之后,就算是开国君主也很少有说是四处攻伐,占领领土的。就像有一句话说的好,“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只要你对我中国保持友善,我中国自然也不会,故意去欺负你小国。

这里的问题就来了,不是岳飞非要北伐,而是金国南下入侵,逼迫岳飞不得不起兵北伐。

北伐是为了保护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领土,我们的国家。是对金国残暴入侵行为的,一种反抗。

至于说岳飞仅仅是为了收复失地,难道真的是只有失地吗?

在宋朝割让的、失陷的领土上,还有我无数的汉族同胞,我们的百姓,他们身陷敌国,受尽了折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期盼王师。

陆游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名传千古,但是陆游在哪呀?陆游在江南做的这首诗,这是陆游对“沦陷区”的百姓的深切同情。我们的百姓,在金国的铁蹄之下,更是日日夜夜的思念,“王师”能够前来解救他们,回归汉土。

打几个胜仗,回来好挤兑皇帝,然后待时机成熟再来个让自己或哥们皇饱加身。前面几个朝代都这样演变过来的,其本身就很敏感,所以他打的胜仗越多皇帝越不安。

带兵的叫你打你就打,上面不叫停,你就追着***往死里打,叫你不打你就不打,这才正确。叫你打你要回家休息,叫你不打,十二道金牌都招不回来。将仗打赢是你的事,立太孑管理屁事。上个朝皇帝见了你都坐立不安。

岳飞之死至少在性格。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南宋著名爱国将。文韬武略,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手下战将能力超群,为抗金主力军。

“靖康之耻”北宋最后徽钦二帝及大批官员帝姬嫔妃宫女被掠金国,同时东京汴梁财物也洗劫一空。二帝享受披狗皮坐井观天的待遇,皇宫女眷为奴为娼下场更惨。亡国奴做到这地步的恐怕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后来慈禧西逃及溥仪伪满洲也比不上这耻辱。至高的皇权被践踏得丑陋无比,忠君的信念鼓动仁人志士义无反顾地挑起抗金大旗,此伐迎取二圣,收复大好河山,取得民族尊严。

总之,岳飞抗金意图主要是迎二圣,争回大宋及百姓尊严;黄河流域中原大部分国土丢失,还我河山,拯救黎民;岳飞是古代少有的文武全才的名将,当之无愧的武圣,驰骋杀场是战将最大的抱负,之后的辛弃疾抱负不能实现晚年郁郁而终。

南宋一共发动过几次北伐?

准确的说南宋应该发动过四次大规模北伐,分别是

一、岳飞北伐。岳飞一生中进行了4次大规模对北方用兵,但是真正实现突破长江防线的只有第四次北伐。这次北伐,岳飞经历了郾城之战、颍昌之战、朱仙镇之战,岳飞重创金军,大有收复中原的希望,但是南宋方面认为战争已经达到政治目的,令岳飞“疾驰入觐”,“赴行在奏事”,北伐失败。

二、隆兴北伐。隆兴北伐的条件好过岳飞北伐的条件,当时金国人在***石之战中被宋国人打败,金国海陵王执政时期契丹发生叛乱,女真兵捉襟见肘。1161年,宋国决定动员5路大军进攻金国,结果双方在宿州爆发符离之战,是役宋军主力悉数被全歼,几个月的时间防线龟缩至长江以南,如果不是金国不明虚实,南宋亡国有日,最后双方签订《隆兴和议》。

三、开禧北伐。1206年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但是南宋自己内部并没有充分的准备,金国内部消息比较灵通,让南宋在军事上没有取得任何便宜,相反,南宋经营了70多年的蜀地被吴曦送给了金国。1207年,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宋、金罢兵议和。

四、端平入洛。1234年,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的一次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缺少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此次行动成为了蒙宋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一共四次。

第一次是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的岳飞北伐,此次进军战果辉煌。岳飞夺取了远至洛阳、郑州的广大区域,金完颜兀术被迫撤离开封,准备渡河北逃。处在金国境内多达四十万的义军与岳家军相互配合,声势震天。在进入到作战后期,奸相秦桧把张俊和韩世忠大军全部撤回淮南,致使岳家军陷入孤军奋战的险境。秦桧抓住机会,趁机迎合宋高宗心理,向宋高宗建议岳飞班师,理由是岳飞“孤军不可留”。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向岳飞连下数道班师的严旨,岳家军只好撤军。岳家军撤退后,金军重新占领了河南之地,北伐失败。

第二次是宋孝宗的隆兴北伐,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宋孝宗任命张浚为枢密使,全权负责北伐事宜。开战初期,南宋节节胜利,后来由于轻敌冒进,将领不和,最后导致失败。军民伤亡十三万之多,粮草物资也都拱手送与了金军。

第三次是宋宁宗的开禧北伐,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权相韩侘胄为了转移国内对他的不满情绪,利用南宋臣民迫切希望洗雪国耻、恢复故土的心理,冒然北伐。南宋三路大军除了猛将毕再遇率部取得泗州大捷外,其他人马全部败北。金军后发制人,很快转入战备反攻,两淮、襄汉、四川等地的军事重镇相继失守,长江防线岌岌可危。不久,又发生了西线川陕战场主帅吴曦叛变的事情。叛变被平定后不久,韩侘胄因为开禧北伐的失利成为众矢之的。不久,被大臣史弥远暗杀。

第四次是宋理宗的端平入洛,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宋理宗接受蒙古联合灭金的提议,发兵北上,进击金国。于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将困守于此的金哀宗逼死,灭亡金国。南宋将领孟珙将金哀宗遗骸带回南宋,供奉于太庙之中,告慰徽、钦二帝在天之灵。宋蒙联手灭金时,并未对灭金后河南之地的归属作出书面协议。金国灭亡后,蒙古北撤,但北宋都城开封仍然在蒙军手中。南宋借蒙军不和之机,占领开封。接着在粮饷不继的情况下继续向洛阳进军,遭到蒙古伏击,损失惨重。进入河南之地的所有宋军全线败退,开封再次落入蒙军手中。宋理宗恢复故土,还都开封的希望又一次落空。端平入洛使宋军损失惨重,国力受到严重削弱。更糟糕的是,端平入洛使蒙古找到了进攻南宋的借口,蒙古由此开始了攻宋战争。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为了“收拾旧山河”,岳飞做了哪些努力?

收拾旧河山,岳飞还是很努力的,首先靖康之变后,赵构在南京称帝,史称南宋,当时赵构还是有点收复故土想法,于是岳飞就上书要求赵构亲自统帅兵马,和金国开战,‘今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议伐敌之谋,……’。其实赵构也就是说说而已, 并不是真心伐金,收复故土,所以岳飞上书后,立马以越权罪将他革职,罢官后的岳飞,北上投入河北招讨使张所手下,任修补郎,正八品。后补七品武静郎!建炎元年,岳飞逢张所之命,领兵北上抗金,数败金兵。三年后岳飞复职,回建康!金兵发兵攻健康,杜康遣兵迎敌,诸将皆战败,溃退,唯岳飞力战,后杜充降敌,诸将溃散,髟虐百姓,唯岳家军秋毫无犯!兀术驱兵攻杭州,岳飞进击广德,擒敌将王权,俘虏叛军首领四十余名,并降伏王权,收为部下。当时军中缺粮,岳家军忍饥挨饿,决不扰民。绍兴九年,听说朝廷和金国达成协议,愤而上书,力驳金人无信,为此秦桧憎恨岳飞。绍兴十年,金国撕毁协议,发兵攻宋,赵构无奈派兵迎敌,岳飞及其他战将奋起杀敌,取得大胜,从长江中游进入中原,打败兀术的铁拐马,收复宜昌,蔡州,陈州,郑州,河南府等六州市,金军全军动摇,大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恢复中原指日可待。这时,赵构在秦桧等权臣的蛊惑下,连发十二道金牌,迫使岳飞回到朝廷,收复的故土,尽陷金人手中,岳飞大呼前功尽弃啊!谢谢大家。


岳飞这个人乃是“精忠报国,壮志难酬”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宋朝那个时代,皇帝因为过于高高在上,又听信奸臣的挑拨而误会,残害人才。岳飞这样的人才,一心想要为国报效,但是下场却不尽如人意,令后世人们惋惜,他一生善良,家里人,母亲,妻子全都很善良,从未做过坏事,反而一心一意为国家,百姓付出,岳飞连带他家人更是没过过什么好日子。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有大鸟在头顶上方飞过,直叫,所以,他母亲给他取名叫岳飞,飞字就由此而来。

当年,他为了回复中原,直言上谏,没想到,皇帝却说他僭越,觉得他敢越过皇帝随意就决定皇帝要怎么做,皇帝还生气然后,把他给革职了,还逐出了军营,这皇帝真的是多疑,怎么能这样,人家要死要活为你收复中原,然后为了国家好向你建议几句,你就生气了,还革职,之前的功绩都不算吗?好在张所知道了岳飞的遭遇,很同情他,但更多的是无奈气愤,他也只能尽己所能帮助岳飞,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发现了岳飞的非凡的才能,有魄力,有胆识,武艺超凡,张所决定重用他,觉得这样的人才不能浪费了,而且自己确实很佩服岳飞的精忠报国,将他提拔做了统领,又升为统制。所以说,是人才总会发光,他会遇到自己的伯乐,赏识自己的人。

就是因为所谓的收复中原,最后把自己也送上断头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岳飞北伐的历史***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岳飞北伐的历史***有哪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