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事件和常识的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事件和常识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顶峰,官窑与五大名窑各竞风流,主流以朴素淡雅,创造出了绚烂多彩的瓷器品种和文化。可惜随着百余年的战乱,昔日辉煌毁于一旦。
自明代,百废待兴,早期故有明大粗一说。民间再无如宋时的名窑出现,往后虽然一样的雍容大气,可是缺少了民间的灵动飘逸。色彩日渐浓重,缺少了宋瓷的朴素淡雅。
宋代陶瓷器的鉴定特征多年研究发现继唐,五代以后,宋代的陶瓷生产更加飞速发展,特别在瓷器的生产方面,很快达到了我国古代瓷器史上的巅峰阶段。入宋以后一方面商业发展迅速崛起,饮茶风气更盛,社会对饮食器具的总需求量大幅增加,宋代人除了改进石灰釉的配方外,还发明了可以使釉层浓厚兴趣爱好的石灰碱釉,只有在景德镇窑口烧出了影青瓷,汝窑瓷器烧出了"釉质莹厚如堆脂"的青瓷,这些成就都是前无古人的。有的甚至是空前绝后的。明代景德镇陶瓷青花瓷器的釉面不够白,呈一种白中泛青的颜色,称为"亮青釉"。明代瓷器的装饰手法很多,但以彩绘为主,其彩绘图案往往是一种或几种动物,植物为立体纹样,而以其它纹饰***,构成完整图案出现了五彩纷呈的热烈局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也是瓷器制作技艺最早成熟的国家。
我国瓷器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原始青瓷到东汉时期成熟为真正的瓷器,从南方的青瓷到北方的白瓷,生产出来了许多精品。
下面就说说明代和宋代的瓷器吧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繁荣阶段,在唐代的基础上,各地瓷业竞相发展,不断创新,制瓷工艺继续改进。因为自然条件和民风习俗不同,形成了六大窑系,出现了五大名窑。
宋代的瓷器特点也是围绕着这些窑系而展开的,接下来就说说这五大名窑吧,宋朝瓷器的特征也就都了解差不多了。
定窑
定窑的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宋代属于定州,所以就叫做“定窑”了。主要是生产白瓷,产品有碗、盘、瓶、碟等。最开始是属于民窑,后来烧制官瓷,影响越来越大。
汝窑
汝窑在河南省宝丰县,宋代时候属于汝州,所以叫做汝窑。这个地方是朝廷钦定的宫廷用瓷地方。胎为灰白色,釉为天青色,纹为蟹爪纹,不过存世作品比较少。
官窑
宋文化内敛,保守,好古,在瓷器上也有所体现。许多窑口都有仿古产品,鬲,鼎,尊等。造型上也多小巧之作,精致玲珑,非常适合士大夫把玩。宋朝一代,有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还有景德镇,产品各有特色。官汝二窑生产的瓷器非常精美,传世品极少。哥窑“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定窑以白瓷为主,典雅美观;钧窑仿古器很多,釉色因为窑变的缘故,神秘瑰丽;耀州窑以青瓷为主,造型大方;磁州窑珍珠地划花的瓷器很有特色;吉州窑则独树一帜,其黑釉瓷有多种装饰方法,“油滴”“兔毫”“玳瑁釉”十分精美。景德镇则烧出了影青瓷。
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还开始流行起了粉彩
其实学习历史很简单的,我的历史只是大部分来自初中,高中学生时代。这些书籍记载的应该是比较真实的历史还原。
如果你身边正好有上初中,高中的同学不烦借他们的历史教材去看,去学习。这样很快就能提高你的历史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没有历史基础的人学习明朝历史更有利,因为不容易被史书记载误导,如果单单从明朝的正史上看明朝是错误的,浅显的,建议去买本地图册看一看明朝疆域变化,在对应看看明朝历代皇帝的书,你会很快发现与史书上相孛的地方
不要总是问如何如何。这种东西都需要自己摸索的,这样才能有经验。
学习历史,我的方法就是买书。自己做注释,大量阅读。然后多利用搜索引擎。遇到不会的词汇就百度,不要总是问别人,自己一个人记效果最好。你可以把你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你的同学。效果很好,相当于复习了一遍。
帮你推荐看几本历史书籍吧。
虽然没有历史基础,但是中学历史课本总是学过吧。可以按顺序看一下下面的几本书,个人意见而已。
之所以先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你如果学习明朝历史的话,就必须要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只要明白了明朝的历史制度,明朝的历史人物,***发生过程,基本上都能很快明白。
而这本书列举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依次讲解。钱穆先生在书中讲解的很详细,即使是历史基础差,只要学过中学历史课本,就可以读懂。
你可以按照顺序依次看,这样更能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当然,你是要学习明朝历史,那你也可以直接看明朝的。
之所以先推荐这一本。就是为了以后看明朝的历史时候能够更好的理解明朝历史***的发生过程。
既然没有历史基础,可以先从普通读物看起。
《明朝那些事儿》开创了写史的新模式,读起来既有趣味,又不复杂,所以才能一直风靡。
明朝建于1368年,于1644年灭亡,存在了276年,而清朝众所周知建于1644年,亡于阳历1912年,农历1911年。按照这样算,清朝只存在了268年,那么题目中为什么说清朝和明朝一样存在了268年呢?
因为清朝入关是在1644年,但是清朝这个国号在入关之前就已经确定了。1636年,也就是后金***天聪十年,皇太极鉴于当时的形势改国号为清,这是清朝国号最初的来源。如果从1636年算起的话,清王朝的确也存在了276年。
这是不是巧合呢?当然是巧合,但绝对不是天意。因为明朝和清朝的灭亡都带有偶然性,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导致了这两个王朝灭亡。而且天意这种事情是什么人都说不清楚的。一旦陷入宿命论的泥淖里面,即便没有规律也会臆想出规律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可以观察,那就是统一的封建王朝都逃不过300年的命运,基本上不会超过300年,唐朝如此,明朝如此,清朝也是如此,汉宋两朝虽然超过了300年,但是前后却分成了两段。
那要看明朝和清朝的起止年份怎么算了。
题主说明清两朝均享国276年,估计你的算法是这样: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并扫灭元朝,一统天下算起,共276年;清朝则是从1636年皇太改国号为清算起,亦是276年。
但一个朝代开国和结束的时间,往往是有争议的。比如明朝的结束时间如果按照南明灭亡的时间1662年算的话,那就是294年;再比如清朝如果从1644年入关定鼎中原算起,那就应该是268年。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朝代的起止年份,应该从它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到它失去对全国的控制告终。所以,明朝应该是从1368年至1644年,共276年;而清朝应该是从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
至于巧合或是天意,则实在无从谈起。但我们可以发现,秦以后的王朝几乎没有超过300年的,这倒是个巧合,但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往往是因为一个王朝建国初期人口少而土地多,***承载量足以支撑人口的需求,加之统治阶级励精图治,节俭治国,轻徭薄赋,这使得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一般来说,王朝建立100年左右便进入盛世,盛世滋生,进而超越***的承载量,加之统治阶级开始***奢侈,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量自耕农沦为无地少地者,国家的税收也大打折扣,贫穷也就逐渐袭来,随即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在王朝中后期,国家为应对对外战争大肆增加赋税,人民不堪忍受贫穷,开始发动起义,而为镇压起义,朝廷又要更多的增收赋税以满足军费的开支,甚至授权地方实力派去镇压起义。由是中央衰微,地方分权增强,王朝逐渐失去民心和权威,进而走向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和常识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和常识的区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