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发生在甘肃平凉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发生在甘肃平凉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平凉市地处甘肃省的东部,陕甘宁交汇处的重要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辖一区一市五县,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233万人。
平凉市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3000多年前,秦的先人创造了泾河农耕文化,秦皇汉武先后登临崆峒山,公元358年前秦大将苻坚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
境内发现仰韶,齐家文化遗迹456处,崆峒山道家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历史久远。
1927年甘肃古浪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
1927年5月23日的06时32分47秒,在中国甘肃省的古浪县,西北水峡口一带,发生了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度,极震区主要分布在古浪县城及其周围。以及双塔,水峡口、沈家窝铺、冬青顶一线、古城、张义堡等地区。这些区内的窑洞、房屋基本全部倒塌。破坏严重区遍及武威、周边黄羊镇、金塔、永昌、山丹等县。尤其武威县城及城郊周围村庄遭惨严重破坏,城楼、城垣、古塔、寺庙均震毁,倒塌民房、农舍过半,南山已山崩。这起重大灾难共造成41471人死亡。
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载了武威县城及周围地区,遭受地震破坏的惨重情况,并且世界大多数地震台,比如上海徐家汇台、列宁格勒台、苏黎世台、斯特拉斯堡台等十几个台站都清楚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根据调查显示,地震时地面的运动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以南北方向震动为主,东西方向震动次之。地面运动造成的喷水冒沙,井、泉干涸或新增泉眼的现象极为普遍。
这次的古浪8级地震是继1920年海原8.5级地震之后,发生在海原---祁连山断裂带上的另一次特大地震。有研究认为,这次地震是由构成古浪推覆体的天桥沟---黄羊川断裂带、皇城双塔断裂、冬青顶断裂带以及武威---天祝隐伏断裂带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920年12月16日在北纬36度,海原、固原一带发生烈度为12级地震,地震区还包括静宁、靖远、会宁、通渭、平凉等县。共死亡23万余人,牲畜死亡、房屋倒塌惨重。百万灾民流离失所。灾后瘟疫流行,灾民被冻、饿、疫疾而亡者甚多。灾区与省会兰州之间的交通、信息中断。”
1927年甘肃古浪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
1927年5月23日的06时32分47秒,在中国甘肃省的古浪县,西北水峡口一带,发生了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度,极震区主要分布在古浪县城及其周围。以及双塔,水峡口、沈家窝铺、冬青顶一线、古城、张义堡等地区。这些区内的窑洞、房屋基本全部倒塌。破坏严重区遍及武威、周边黄羊镇、金塔、永昌、山丹等县。尤其武威县城及城郊周围村庄遭惨严重破坏,城楼、城垣、古塔、寺庙均震毁,倒塌民房、农舍过半,南山已山崩。这起重大灾难共造成41471人死亡。
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载了武威县城及周围地区,遭受地震破坏的惨重情况,并且世界大多数地震台,比如上海徐家汇台、列宁格勒台、苏黎世台、斯特拉斯堡台等十几个台站都清楚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根据调查显示,地震时地面的运动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以南北方向震动为主,东西方向震动次之。地面运动造成的喷水冒沙,井、泉干涸或新增泉眼的现象极为普遍。
这次的古浪8级地震是继1920年海原8.5级地震之后,发生在海原---祁连山断裂带上的另一次特大地震。有研究认为,这次地震是由构成古浪推覆体的天桥沟---黄羊川断裂带、皇城双塔断裂、冬青顶断裂带以及武威---天祝隐伏断裂带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发生在甘肃平凉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发生在甘肃平凉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