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侵略者不重视历史***的原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列15个不征之国?

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列15个不征之国?

在说“不征之国”之前,要先说一说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在历史上,对领土***的热衷是在近代世界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发展起来之后才出现的。在古代中华文化圈,盛行的是朝贡体系。

朝贡体系中分为宗主与藩属。因为中原王朝对东亚、东南亚及中亚一些国家常常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故中华文化圈中的宗主国便约等于中国历代王朝。在朝贡体系下,虽然也存在中原王朝以武力胁迫小国成为藩属的案例,但大多数情况下宗藩关系都是以和平方式建立的,这便不同于欧美列强强占他国领土为殖民地的方式不同。朝贡体系多出于文化向心力而更显文明,“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事件,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事件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这些外藩,雍正皇帝有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凡臣服之邦皆隶版籍。”要知道,清朝是继承的明朝在中华文化圈的正统地位才有自信说出这样的话的,明朝皇帝自然也有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霸气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何必征讨那么藩属呢?

但是明朝不征讨这些小国,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在朱元璋编撰的《皇明祖训》中说得很明白: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事件,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事件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认为四夷之地的利用价值实在太少,攻取其地也非善事。他怕后世子孙欺负这些小国,所以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因为这些小国在他眼中根本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威胁。这些国家主要包括朝鲜日本、琉球、东南亚诸国及南亚的一些小国。

但还是有例外——那就是西北边境的蒙古各部。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列15个“不征之国”,个人认为其原因有三:一方面是为了与前朝(元朝)的武力征伐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万国来朝”的虚荣心;再者就是因为远征他国的作法确实损人也损己。

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事件,侵略者不重视历史事件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极为的残暴而凶狠。

其为了加强集权将所有的权力都握在自己一人手中,先是利用“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受此案牵连而死的足有3万多人;后又借开国功臣蓝玉谋反之名,大兴“蓝党”狱,以此杀戮了1.5万人;再者,设锦衣卫等特务制度........

然而,如此残暴的朱元璋在对待外交问题时确非常的友好,其不仅***取了“以德怀之”“因俗而治”的政策,还更是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真腊、占城、爪哇、苏门答腊、三弗齐、渤泥、暹罗、安南、西洋顼理、彭亨、百花)!!

那么,残暴的朱元璋是出于什么原因定下如此友好的外交政策的呢?下面来进行细细探讨。

我们都知道,元朝是一个四处征战的朝代,这样给周边的邻居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元的铁骑就会席卷而来!!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而建立明朝之后,其一方面为了息养生息稳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为了给周边国家一个友好的印象。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编纂《皇明祖训》宣布将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这15个国家分别是: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为什么要把这些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呢?首先,大明王朝属于大河文明,也可以说是物产丰富,无所不用。而所列的这些国家要不就是海洋国家(岛国),要不就是距离太远,如果征战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我们举一个例子吧,如日本,在朱元璋时代就一直骚扰我国沿海地带,并且朱元璋也下令清除倭寇,但是一直没有直捣黄龙,甚至还两三次的派使臣去日本要求和日本建立和平外交关系,但是日本的做法却是杀了几个使臣,还休书嘲笑朱元璋。

后来在胡惟庸造反案中,一个日本使者也参与了其中,这更加激怒了朱元璋。中日间的友好是不可能了,但这位明太祖还是没有决定打日本的意思,而是选择了绝交。不仅朱元璋一代,甚至他还教训明朝后世皇帝永远不要攻打日本,也不愿和日本来往。

说到这里,许多人肯定就纳了闷儿了,为什么朱元璋不直接让明朝水师灭了日本呢?其实也不是明朝没那个能力,主要是当时明朝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北边的蒙古,日本不过是一条东洋小虫,对于明朝而言也就是耍一些破皮无赖而已。另外出征日本,毕竟隔着茫茫大海,不是陆地那么简单。再者当时的日本荒蛮贫瘠,就算明朝打下了日本对于明王朝而言也没有多少价值。

 “不征之国”是明朝宗藩制度和朝贡体系下的重要政策。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对明代外交定下基调:一要奉行和睦,二则厉行海禁。奉行和平外交是华夏天朝传统的“怀柔远人”之道的延续,也是对蒙元统治者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否定。

  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令编纂《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日本等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这15个国家是: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这15个“不征之国”的宣布,标志着明朝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也象征明朝***承认了上述国家的***独立。在此后给各国的诏谕中,明朝也一再表明“共享太平之福”的立场。

  附:

  这十五个不征之国里,日本排在第二位。据说是看见元蒙两次远征日本而遭遇顽强抵抗,最后反致失败,太祖感其刚烈于是定其为不征之国。

  但是,因为日本涉嫌卷入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怒日本特甚”,并且在《祖训》中指出日本“虽朝实诈”,但他却依然没有讨伐日本的意思,只是“决意绝之”。朱元璋的这种处理方式固然有受到忽必烈两次征讨日本均告惨败的教训影响,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他于洪武四年颁布的诏书中说的极其详尽明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侵略者不重视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侵略者不重视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