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屈原五十三年历史***,屈原五十三年历史***概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屈原五十三年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屈原五十三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评价“伍子胥掘墓鞭尸”?
  2. 《楚辞》附录1介绍了屈原贾宜两位作者其中还有一位是谁?

如何评价伍子胥掘墓鞭尸”?

少点仁义道德!有仇必报!我觉得伍子胥做得过瘾。楚王昏馈无能,诛杀任子胥全家的时候,有仁义道德吗?有仇不报非君子!

此举可以警告君王,不可妄为!对君王愚蠢的仁义就对天下的残忍。楚王己死,只有用掘墓鞭尸来报复!对后世君王愚蠢乱用权力是一种警醒!

屈原五十三年历史事件,屈原五十三年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上最狠毒的复仇方式。

小编点评: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臣子,于楚国吴国都有功的大军事家大谋略家,最后竟落得被赐剑***的境地,一生功名毁于一旦。可谓是:天意弄人,天妒英才啊!

鞭尸掘墓是难解心头之恨。

屈原五十三年历史事件,屈原五十三年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报仇雪恨

伍子胥与楚平王有血海深仇,伍子胥率兵攻占楚国都城。可当时楚平王已经去世,继位的楚昭王逃跑。

伍子胥未能亲自报仇雪恨,痛哭不止。他对吴王阖闾说:“我父兄之仇,未报十分之一,请允许我掘开楚平王坟墓,开棺斩首,才能泄我心头之恨!”阖闾应允。

屈原五十三年历史事件,屈原五十三年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伍子胥找到楚平王坟墓,劈开棺木,见平王尸体用水银殓过,至今未腐烂,不由得怒气冲天。伍子胥举起铜鞭,***抽打了三百鞭。尸体肉烂骨折。

二、血海深仇的原因

自古以来都有死者为先,入土为安。但在战国时期却有这样的创举:楚平王驾崩下葬,原楚国臣子伍子胥还是掘开坟墓,鞭尸三百,是不是太狠毒?到底两者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伍子胥要掘开楚平王坟墓,还要鞭打尸体?


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伍子胥父亲),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伍子胥哥哥)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伍子胥)说,俱死无益,不如奔他国,借力雪耻。伍奢与伍尚俱被杀,伍子胥四处逃亡。   

民间对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了“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了头”的传说。当初,伍子胥携楚国公子建逃亡至郑。公子建联络晋国谋反一事泄露被杀后,伍子胥又投吴逃奔至韶关,因苦于无船渡河而一夜白头。正在又愁苦又害怕的时候,一船飘然而至。待安全过河,伍子胥却放心不下,再三叮嘱艄公事勿外泄。艄公一声长叹:“我敬公是国家忠臣良将,才冒死相救,公却不信于我。”言毕,将船划至河心自沉以表心迹。因了伍子胥的多疑猜忌,竟枉害救命恩人。  

 

伍子胥后来逃到吴国,他胸中始终回荡一股愤懑之气。他辅佐阖闾修理法制任用贤能,奖励农商充实仓廪,治理城郭加强守备,又举荐深通兵法的齐人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一带强国。伍子胥来到吴国,掀开了吴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一个弱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振兴。

吴王阖庐,重用伍子胥,国家日趋富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楚国是七国中综合国力强盛的大国,吴楚交兵,吴兵攻入楚国国都,几乎灭了楚国,这是楚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叶。吴国向南制服了越国,向北伐齐,大败齐兵,威震天下。

  此后,伍子胥与大军事家孙武共同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镇晋国,而使吴国称霸一时,伍子胥也由此博得着名军事家、谋略家的美名,在民间享有盛誉。

  吴国攻破楚国国都,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顾君臣父子之***,毅然逃亡,历尽艰险,最终掘墓鞭尸,报仇雪耻。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吴国的辉煌,仅是昙花一现。阖庐的儿子夫差当政后,重用奸臣伯否,疏远伍子胥。其时越王句践正在卧薪尝胆,一心灭吴,吴国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锐地感觉到即将发生的亡国之祸,数次进谏,“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夫差不听,偏信奸臣伯否的谗言,竟然赐刀令伍子胥自刭。

刚烈的伍子胥,刎颈之前,对其舍人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在吴东门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经此门灭吴的。夫差得知此话大怒,令人用马革裹伍子胥之尸,浮尸江上。卧薪尝胆的句践果然灭了吴国。夫差临死时“掩其面”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吴国人可怜伍子胥之刚烈,为他立祠於太湖边的一个山上,命此山为胥山。司马迁认为他“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他是楚国人,拖到祖父、父亲、哥哥都在楚国做过官,他们家在楚国很有名气;

楚庄王因误听馋臣费无极之言而冤杀了楚国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的帮助下侥幸逃过一劫。(伍子胥墓)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帮助吴王阖闾筑城练兵,他通过不断的发愤图强,获得了吴王的信任,封为相国。吴王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兴兵伐楚,楚军战败,都城失守,楚王逃走,楚庄王以死多年,吴军入城后,伍子胥命人掘开楚庄王的陵墓,拖出尸体,鞭尸泄愤,用鞭子足足抽打了300多下。 也有的专家说伍子胥并没有掘墓鞭尸,而是用鞭子抽打楚庄王的墓300多下。几千年过去了,是鞭坟还是鞭尸以无从考据了,成为了历史之谜。


这段历史《史记》上也有记载,但司马迁觉得伍子胥的行为过分了,称其“怨毒之于人甚哉”;

伍子胥作为一代著名政治家,具有远见卓识,协助吴王成就霸业,但是因为家仇逃到吴国,他成功后报复前王,为后人所诟。

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伍子胥的作法极为残忍不人道,甚至反人类,至少说明他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但当时伍子胥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当时的道德评价标准以及伍子胥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掘墓鞭尸的行为。虽说有点过,但他敢爱敢恨还是值得肯定的。

《楚辞》附录1介绍了屈原贾宜两位作者其中还有一位是谁?

扬雄 《楚辞》增补贾谊《吊屈原赋》与《鵩鸟赋》,又将扬雄的《反离骚》附录于后.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著作:《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 辞赋:《甘泉》、《河东》、《解嘲》、《逐贫赋》和《酒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屈原五十三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屈原五十三年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