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原起兵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太原起兵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两者都声称李渊是受到儿子李世民的唆摆才起兵反隋。根据这两部史书的记载,李世民通过裴寂把李渊引进隋炀帝的晋阳行官,灌醉了李渊,使得李渊酒后与宫女发生关系,迫使李渊起兵。
反隋应该是李渊本人的意思。无论从政治影响、军事经验、经济实力还是从社会地位来比较,李世民都无法与李渊相提并论。即便是有人愿意结交李世民,也是因为看重了李世民背后的李渊。李世民要结交那些非法的豪杰大侠,没有背后李渊的政治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晋阳起兵的历史真相是,以李渊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于是开始谋划夺取最高权力。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当然是李渊,作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不过是李渊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而已。因为父子关系,李渊信任李世民,李世民很早就参与了晋阳起兵的谋划,并且承担某些具体任务。但是,只有李渊才是主谋,这个地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来看看在李渊当时隋朝天下的情况:罗艺占了涿郡,梁师都占了朔方郡,刘武周占了马邑,薛举占了金城府,李轨占了武威郡,萧铣占了江陵,沈法兴占了武康。还有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李密,窦建德 杜伏威。
隋朝已经四分五裂。李渊一直在平叛,那为何最后他也反叛,到底谁怂恿了他?
第一:李渊想不想造反呢?来看他造反前准备了哪些工作,先稳定后方,臣服于突厥可汗,并且突厥还送了他几千匹马。除了三万的***军,他还背地里征召了几千亲随部队。至于储备的军械粮草这块,旧唐书记载:“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可见李渊早就准备好了反叛朝廷,否则朝廷给他的主要任务是对付突厥,怎么可能臣服突厥。
第二:李世民给他设了个套。皇帝在太原有个晋阳宫,专门储备这皇帝出巡临幸的宫女,有天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副宫监裴寂看李渊心情不错,邀请他一起喝酒,趁李渊酒醉,把他送上了晋阳宫宫女的床。那时候这种事是要杀头诛族的,所以李世民就怂恿他,大小都是死,不如造反。
第三:李渊有个夫人窦氏,是前朝北周皇帝的外甥女。隋朝是抢了北周的天下的,窦氏一直怀恨当朝皇帝杨家,窦氏应该没少在李渊边上吹耳边风。
所以说李渊自己早有谋反之心,奈何没合适机会,终于在窦氏李世民的怂恿下起兵反隋,最后建立大唐。
晋阳起兵的主角,当然非李渊父子莫属。可问题是,在李渊父子当中,谁才是这次起兵的“首谋之人”?谁才是这个大***真正的灵魂人物?历代官修正史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李世民。后晋刘昫修撰的《旧唐书》声称:“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北宋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也断言:“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更是斩钉截铁地说:“起兵晋阳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谋”;“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李渊
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李世民真的是晋阳起兵的“首谋之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李世民。
李世民肯定是想要起义,又怕李渊不同意,一但李世民***暴露李渊有不同意,李渊真说不定会大义灭亲将李世民绳之以法。
李世民
为了防止将***告诉李渊后,李渊不同意并大义灭亲,于是李世民就私下拿出数百万钱财,找到到李渊看重亲信的宾客裴寂。
暗地与裴寂商议诱陷李渊计策,因当时李渊留守太原,并兼任晋阳宫监。于是裴寂暗中挑选了晋阳宫的宫女私来侍奉李渊,因李渊与裴寂关系要好,经常到裴寂的家中与其喝酒交谈。
裴寂
直到裴寂与李世民合谋设计诱陷李渊后,李渊又到裴寂家里来喝酒,酒正喝的尽兴心情舒畅时,裴寂突然将夺取天下的***告诉李渊,李渊一听顿时吓的不轻。
深究一下,李渊自己被逼的,才起来造反的。
为什么被逼的?
再深究一下,李渊的背景是什么?
隋文帝杨坚的背景是什么?
这些都是有深刻的内在历史渊源的。
其实李渊,李世民,隋炀帝,隋文帝都是历史舞台的木偶,而有人要摆脱被控制的命运,就会付出代价,顺从的人走上帝位,不顺从的就成了千古暴君。
陇右集团是幕后的操控人,关中氏族和关中本位思想,决定谁是天下的皇帝。
隋文帝杨坚轻而易举从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的第三年得到天下,这是陇右集团的选择,因为宇文邕的继承者难堪大任,如果继续下去,他们会丢失自己的劳动成果,只能让能者去继续维持皇帝的角色。
隋文帝杨坚是陇右集团的资深玩家,顺其自然的获得了支持和帝位。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谓正史,新旧《唐书》,里面所叙述的关于高祖李渊起兵,是受了李世民的劝说。这个不足为信,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经过李世民所改动的历史。历史上的李渊,绝不是那个猥琐的老头,这个我们从温大雅的《太祖起兵起居注》就能知道。抛开这些文字的记载,我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李渊是一个庸碌之辈,那么独孤信又怎么会选中他作为女婿?雀屏中选不就说明李渊又有技又有艺吗?
大禹治水,桐叶封弟,“水灌晋阳”之战三家分晋,“蒙骜攻赵,定太原”,西晋并州刺史司马氏皇族司马腾,由太原起兵,参与这次“八王之乱”,“枕戈待且,闻鸡起舞”的刘琨忠于西晋皇室、领导晋阳城军民修筑城垣抵御匈奴刘渊,李渊起兵,“诗仙”李白,到晋阳并写: 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宋赵光义“诏废太原城”,太原义和团反洋,徐向前解放太原
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很多从太原起兵就跟着李世名,这二十四人要么谋略高超,要么勇猛无比,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杰出的皇帝,文治武功均极为出色,对待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手下也是极为宽厚,开国大部分都封了国公,这些跟着唐太宗的人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都能善始善终。
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
从唐太宗的所做所为来看,他真正是一位明君。唐帝国建立以后,追随他的功臣不但没有被找理由罢免或者被流放处死。反而被李世民把二十四功臣画像放在凌烟阁进行表彰,纪念,足以说明对人才的重视。
唐太宗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很清楚的认识到隋炀帝杨广是由于手握实权的奸臣把忠心耿耿的良将排挤出朝廷,最后无人为其效力而被各路诸侯打倒的。
李世民懂得如何网络人心,他把功臣专门建楼表彰,可谓一举两得,一是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功臣为我***所用,就是我***的臣子,从而从思想上就限制了这些功臣不能有其他想法。二是让其他将士看一看,跟着我李世民干革命,就能够享此殊荣,名垂青史,激励更多的人为其服务。
而每个受封的功臣也为能被皇帝垂青备感荣耀。更加死心塌地效忠唐太宗李世民。
君臣都无二心,自然和平相处,善始善终了。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玄武门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的实际控制权。阴历八月初九,唐高祖让位,李世民便做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后来在中国历史上被谥为太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原起兵的历史***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原起兵的历史***有哪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