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新疆省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关于新疆省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90年代河南还往新疆搞过一次规模很大的移民。
要求,结过婚的,40岁以下
夫妻二人带孩子一起过去!
老家保留5年户籍(耕地),
去了以后,分大概200亩(具体不详)棉田,隶属新疆建设兵团编制。
统一种棉花,兵团统一回购。
我有个邻居就去了,当时在老家时老穷了,去那边经济实力大增,当时回家探亲就带上手机了。
近些年就没回来了。
新疆和河南渊源颇深,现在的很多新疆人会说河南话,但基本上都是在兵团驻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后,为保卫我国的西北边疆,从内地征召了大批的热血青年奔赴祖国的大西北!
1956年有48列火车从郑州出发,满载着河南热血青年来到新疆,大多数都加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分配到了地方上,一部分进了石油有色金属等厂矿企业。这个是在新疆的河南人的主力,也是建国初期新疆地区人口河南人口多的最重要的原因。
左宗棠带领这支军队打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整个新疆地区。而阿古柏所属的浩罕汗国也因被左宗棠击败而元气大伤,但当时并没有彻底的灭亡。所以这支军队就驻扎在新疆,防备浩罕的再次入侵。当然浩罕国后来被沙俄所吞并,这又是后话了。所以这支军队大部分留在了新疆,成为了第1批开拓新疆的河南人!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时候的大批河南援建人员是第2批开拓新疆的河南人。
如果你去过新疆就会知道新疆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棉花,但是***摘棉花的机械化程度很低,所以到收获季节就需要大批的人来帮忙***摘。而河南人在兵团中人多,很多其实都是跟家乡有联系的,一般像这种事情都是找自己的同乡,所以河南的摘棉花大军自然多!
2000年的时候,经常看见河南电视台上报道河南的***棉大军组团去新疆摘棉花,每年的劳动能手除了工资以外还有额外的奖励,当时的奖励就是可以坐飞机回河南。虽然现在乘坐飞机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当时飞机票确实是非常昂贵的,这相当于一种荣耀!
我出生在新疆,父母都是四川人,出疆后在火车上经常被陌生人误认为河南人。因为过去在新疆尤其是兵团里河南人特别多,尽管父母在家中一直都说四川话,但周围环境中却大多是河南口音,听得最多的也是豫剧,很多人特别是小孩子的口音中不自觉的就会带点河南腔,环境使然啊。为什么新疆尤其是兵团河南人多呢?我认为主要因为解放前新疆地广人稀,河南黄泛区逃荒的人较多,解放后兵团是新建的单位,急需人开荒建设这些人相对容易落户生根。***前国家号召有志青年支援边疆建设,河南是人口大省当然去的人也就较多。另外,据说王震的部队中本来河南籍官兵就多,部队集体专业就地建立建设兵团后,就造成很多兵团单位会出现局部某一省份的人扎堆的情况,中国人出远门后同乡情节又较重,同乡人自然就会越聚越多了,其中尤以河南人扎堆情况最普遍。所以新疆的河南村河南庄就特别多。
不仅仅是新疆,自从中国进入大一统,各个朝代,河南人都会被迁往边疆戌边、建设。随着版图的逐渐扩大,河南人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国。问题来了,为什么被选中的总是河南人?
1河南是战略要地,战争自然要比其他省份多得多,为了保卫国家,保卫家人,河南人尤为尚武(现在的武校,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这一点对统治者来说很重要,这样一支队伍既要能生产,又要能战斗,从而震慑新纳入中央版图,妄图分裂的地方势力。
2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土地肥沃,良亩众多,人口兵源之地,肥沃的土地能长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一句话,基数大,新增人口多,迁不完。
当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巩固领土,很多河南人都会被统治者迁往边疆戌边,以平衡当地土著势力(都是中国人,没有歧视的意思),上有皇帝和亲,下有百姓通婚,促进民族融合,同化当地土著。
中国的版图就是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不断较量下逐渐扩大的,伴随着版图的扩张,也就形成了一个以河南人为主体的外省人族群-客家人。客家人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香港、澳门、海南、浙江、台湾(台胞约500万)等省区的180多个县(市/区),5000多万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新疆省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新疆省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