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通渭大地上的历史***,通渭地名的由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通渭大地上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通渭大地上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通渭县的历史?
  2. 请问甘肃通渭1718年发生了几级地震?
  3. 通渭探马由来?
  4. 甘肃省通渭县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叫通渭?

通渭县的历史?

通渭历史悠久。据发掘文物证明,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通渭这块土地上。

夏、商、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春秋战国前期,通渭地为襄戎地。

通渭大地上的历史事件,通渭地名的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国后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陇西郡,通渭地属陇西郡(治今临洮)辖。

统一后,通渭地仍属陇西郡辖。

新莽篡汉,改天水郡为镇戎郡(仍治平襄),改平襄县为“平相县”西汉更始元年至东汉建武八年,成纪(今秦安县北)人院嚣聚众10万反莽,在平襄建立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达10年之久。

通渭大地上的历史事件,通渭地名的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收复平襄后,平襄县仍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辖。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移治冀县,即今甘谷),平襄县为汉阳郡辖。中平五年,分置南安郡(治今陇西县东南),平襄县改属南安郡辖。

三国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清水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

晋时,平襄县属秦州略阳郡(治今秦安县陇城)辖。《晋书·地理志》载:“略阳郡,本名广魏,泰始中更名焉。”晋末大乱,郡县归属无定。 前赵、前秦时,平襄县犹存。西秦时,还两次见于史册。此后,平襄县废。

通渭大地上的历史事件,通渭地名的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统一北方后,平襄县地属秦州天水郡显亲县辖。永安三年置渭州(今陇西),平襄县地改属渭州南安阳郡(治桓道)中陶县辖。西魏初,平襄县地属北秦州(今秦安县西北)辖。废帝三年(554),改北秦州为交州,平襄县地属交州安阳郡(治今秦安县北)乌水县辖。北周(557-581)因之。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交州为纪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并乌水县入长川县,平襄县地属陇西郡长川县辖。

唐武德元年,复改陇西郡为渭州,平襄县地属渭州长川县辖。贞观三年(629),并长川县入陇城县,平襄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陇城县辖。宝应二年(763),渭、秦等州被吐蕃占领。大中三年(849)大破吐蕃,光复平襄,属秦州。

请问甘肃通渭1718年发生了几级地震

甘肃同为大地震发生于于1718年6月19日凌晨,震中地理坐标:35.08°N,105.2°E。震级为里氏7.5级,震中烈度:十度。具体灾情机器惨烈,极震区通渭、甘谷一带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通渭县城东北角平地陷裂,冒黄沙、黑泥,城墙倒塌,城外毛架山崩陷。官署民居倒塌殆尽。甘谷县北山南移,毁民居数千户。城西北村庄民户,牲畜全被压死。重灾区包括静宁、庄浪、秦安等10余县市。地震波及山西宁夏河南等省。此次地震死亡40000余人,伤30000余人

通渭探马由来?

通渭探马是明朝朱元璋为了增强边防力量而设立的一支特种军队,主要任务是侦查和监视北方边境。该探马队通过骑术、射击、游泳等训练,具备优秀的战斗能力和隐蔽性,能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悄然进入敌人的营地,实施侦查和破坏行动。

通渭探马在其成立后,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北方边境的防御能力,还积极参与了明朝对鞑靼、蒙古等敌人的战斗。由于其出色的表现,通渭探马在明朝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通渭县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叫通渭?

通渭者,通向古渭州之渭也。

据《长编纪事本末.卷八十三》载,宋朝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韩琦向朝廷建议请筑筚篥城、古渭寨,当时枢密院不同意。故琦派人驰秦,反复辩论,言明筑寨是为了“连接古渭”,“在西陲谙知边事者,皆谓城筚篥,则可通鸡川。古渭,通成外御之势,隔绝西人(指西夏)并吞古渭一带诸蕃”。神宗率从韩琦之议,“诏从之”。所以当摖珠堡城筑成后,朝廷特意赐名曰“通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通渭大地上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通渭大地上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