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历史?
  2. 魏征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历史?

看待历史,首先有历史的眼光。比如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就不能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评价,否则任何一位皇帝无论他的功绩多么显赫到现在也都成了封建渣滓。岳飞抗击的是金,抗击的是另一个***的武装。所以他只能是宋的英雄,与中华民族无关,顶多算是汉族英雄。

人们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自己来时的路,并以此为借鉴向前发展

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事件,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征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个人认为正确的历史观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将历史读熟的前提下,只有将历史读熟了,明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回事了,才有可能有新的领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比如说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进行的一系列举措,有人说他“焚书坑儒”过于残暴不仁,修建万里长城根本就是劳民伤财;但是也有人说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功大于过,是真正的千古一帝,还有人说他就是一个独断专行的暴君……

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事件,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似乎每个人都是对的,又似乎每个人又都不完全对,但是因为每种说法都是根据历史然后加上个人的情感倾向,而得出来的新的观点,我们不能说这些人的观点就一定是还是不对的,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是个人的观点,是历史观也好还是世界观也好都是要有一个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个人的任何言论都必须是建立在不危害社会,不对他人造成困扰的前提下的。

比如说代表清***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有人认为他是卖国贼,是汉奸而对他喊打喊杀,***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穿着黄马褂的遗体原本保存完好,结果被群众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至尸骨无存。甚至连他的后代都被扣上了汉奸子孙的帽子。

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事件,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显然这些人的做法就是过激的,过分的,由于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不够全面,导致被慈禧称赞是“再造玄黄”之人的李鸿章连死后都不得安宁,这些断章取义歪曲历史的人的历史观肯定是错误的,甚至是病态的。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历史观,首先必须要熟读的历史,正确的了解历史的真相,然后你的观点可以是片面,言辞也可以是犀利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但是不能是危害社会的,对他人造成困扰的……

历史是人生的一面镜子,能反应出人性或善或恶,或美或丑,让人更好的总结出生活的哲理来。读一段历史,悟人间道理;知一段故事,明世间冷暖。

知道昨天发生的***,才能更好的把握今天。历史就是每个人的参照物,也是一把测量的尺子。因为发生在历史人物身上的事,也可能发生在你身上,可能与他们产生共鸣。发现不良的人物事迹,我们要引以为戒;发现优秀的人物事迹,我们要学习效仿。

看看历史中发生过的***,一件又一件,我们便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好今天的事。以便为明天更好的去奋斗!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吸收历史中的营养成分,排去渣子,取其精华。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强大。使历史成为人生的正能量,成为生活的座右铭,随时发现,随时修正,一步步走向更为强大的人生。

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总结好今天,才能迈向美好的明天。历史就是我们生存的养分,时刻供养我们的人生。领悟全是正能量,人生积极有方向。

马克思在《论波兰问题》中说:“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你对现实感到迷惑,你就去读读历史,其实一切都发生过。如果你对历史感到迷惘,你就来看看现实,其实历史正在发生。

魏征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有所指,即刚灭亡不久的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远征高句丽,奴役百姓,生活侈奢,为到扬州观花,开运河,长期居外,长安城空虚,民间盗贼四起,各地纷纷起义。终于灭国。

这是告诫唐太宗李世民要节约民力,珍惜民心,与民休息,不挠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吸取教训,做一个明君。

李世民果然虚心接受,不事铺张,为政以简以宽,均田外搞租庸调,调即以收租代官差,达到一定***,或次数,不再有徭役,出官差,给百姓更多生产时间,比隋朝宽松很多。永业田还可出卖等。

魏征上书《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改之,赏赐魏征。

李世民亲征高丽,取得很大胜利,但对自己要求严格,说若魏征还在会更好。可见李世民对魏征的敬重。

李世民本是马上打江山,又知不能马上治江山之理,与魏征经常犯颜直谏分不开,君臣相得。太宗之世河晏海清,政治清明,有死囚犯269人,太宗任其回家办事又都自愿回来。李世民奠定唐高宗到武则天时代大唐盛世基础。

就治理者而言,须明前朝历史得失,以有资于当前。天下有德自明君始,垂范天下则大治。

正确历史观须从总结中来,行善去恶去私欲尚节俭有德行,则能修身而能助人。若说历史唯物主义,则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得失,取得经验与教训。民为邦本,民贵君轻,为民着想则得民心则有天下安定,能传美名于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