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史书记载的历史***,史书记载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史书记载历史事件的,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编年体史书?
  2. 历史事件除了文献记载作为证据,还有什么能作为证据呢?

什么编年体史书?

让小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哈哈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的联系。

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等。

因为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史书文学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特点

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事系日,以日系时,以时系年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由周代史官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成通史编年体。其它的编年体史书,还有纲目体、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代表作品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年)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编年体史书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

通俗讲是指在某年,各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编年体编写史书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读者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某年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情。缺点是对所发生事情的描述是片段化,支离破碎,不完整。因为有的事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要经过许多年!

编年体是我国正史编纂的一种形式,书中内容主要以年、月、日为线索,沿着时间顺序展开历史***和历史人物,是一种与纪传体很不相同的正史编写形式。

如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左氏春秋》),和具有史学双璧美誉之一的《资治通鉴》,都是用编年体形式写成的正史著作。

编年体史书这种体例在我国始于周朝,是最古老的史书编写体例。它的成型是在公元前841年左右,由当时的周朝史官发明使用。

《左传》是这一体例的集大成者,编年体史书的各种要素几乎全都涵盖在内,成为后世编写此类历史著作的范例。

《隋书·经籍志》,更是将编年体史书誉为“古史”。

东汉末年的荀悦在编年体史书的基础之上,还首创了断代编年体,就是选取一段历史,然后用编年体的形式进行编修。

他的《汉纪》一书,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断代编年体史书的典范。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包括纲目体、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其中,纲目体以时间为线索;将历史时间单提出来,并分为大字小字(大字为纲,记录***的索引;小字为目,详细说明历史***),然后进行系统地叙述和分析总结。

起居注是记录帝王言论、行为、居住、旅行的专著,属于***内著,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时政记是记录以宰相为首的权臣的言论,武则天时开始出现;

日历是在起居注和时政记的基础上,通过史学家的再编排,按照编年体体例编成的史书;

实录一般由皇帝授命,在国史馆的主持下,通过对先皇时起居注、时政记和日历的内容,以编年体形式编写的先皇时期的历史;

东华录是清乾隆朝蒋良骥所创,基本综合以上所有的史料进行再编修。

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体裁,是以年代顺序编排有关历史***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就是一种比较详细的史书记载的形式,是具体到某年至某年之间,什么人所发生的事情,大多数事情都是确切发生过的。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左传。

《左传》可以说是研究先秦史最重要的一本书怎么看待这本书呢?概括来说,这本书相当重要,研究先秦,研究中国上古文化,绕不开这本书。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的传文比春秋的***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事实补充春秋***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另外,里面也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婚恋、气象、农业等,多方面生活礼仪、习俗的原始记录。

总的来说,左传是读懂春秋的必备读物,了解一段历史,了解现在经历的来源,仅看概论,看通史,看寥寥几笔的提纲,譬如走马观花,所得必然模糊。而《左传》是鲜活的,是具象的,追随作者之笔,前逆文明之路,将是一趟处处花开间啼鸣的思想之旅。这本书告诉我们,历史原本可以有多种走向。

历史***除了文献记载作为证据,还有什么能作为证据呢?

我来回答

历史***除了文献记载作为证据以外,最权威的莫过于考古证据了。

一,无文献记载的历史***主要以考古为据。

比如,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从最初的靠***集生活发展到靠种植生活,那么原始农业的出现是标志人类进步的重要***,但那时还沒文字,更谈不上文字记载了。但我们考古发现了旧石器未期的石斧丶石镰丶耒耜等用于农业种植的石器,有了这些证据,这样我不就可认定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原始农业这一***出现在旧石器时代

比如,夏朝是否存?因为史料中缺少详实文字记载,一直史学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1899年在河南殷虚发现了甲骨文后,对关于夏朝的传说有了甲骨文佐证,并且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夏宫城丶宫殿丶礼器等。这些考古充分证明:夏朝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二,通过史料与考古相互印证,说明历史***的真实性。

比如,公元前284年,燕王派乐毅率六国军队伐齐这一***,在《史记》等史料中都有记载,说六国军队所向披靡,很快占领齐国除即墨和聊城之外的七十座城,后来田单用"火牛阵”出奇制胜,势如破竹,尽收失地,恢复了齐国。那么这只是文字记载,其可信度又如何呢,这就得以考古佐证,19***年,在齐故城的东旁淄河里出土了"燕王剑",即六国伐齐时,燕王给带兵将军的“尚方宝剑”,这就文物佐证了史料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燕王剑很可能是这位燕将在田单的反攻中,慌忙过河,掉入河中的。

再比如,在乐毅率六国伐齐中,攻战都城临淄后,将齐国的金库抢劫一空,这是史料记载的,但真实性如何?这也要从考古找证据,1***5年,在齐国故城的宫城北,也就是郭城的最南边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金库遗址,从遗址土层中到处散落齐刀币,就可以想象到当时燕军推倒墙壁,抢夺金银财宝的情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史书记载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史书记载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