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三桂历史事件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吴三桂历史事件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藩之乱,是指清朝时期三个藩王发起反清***,三位藩王指的是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他们管辖着三个藩镇。三大的势力中吴三桂的势力是最大的,在经济******承担着非常重的负担,并且已经威胁到了清朝的***。后来康熙皇帝准备撤藩,吴三桂先是杀了云南巡抚,还把矛头指向朝廷。
吴三桂的军队从云南,贵州开进湖南,占据湖南整个省,之后又进入四川,福建等多个地方。然后吴三桂又在湖南部署防御,康熙帝坚决打击吴三桂,分化吴三桂的力量,鼓舞朝廷军队的士气,随后耿精忠和尚之信归顺了朝廷,吴三桂在1678年称帝,立了新的国号。
在吴三桂崛起前,此时的吴家已经是集官僚、军阀与地主三位于一体的辽西超级豪族。吴家的发迹和神奇般的崛起,肯定不是来自正当途径,而是依靠权势的巧取豪夺,从而聚敛了惊人的财富和庞大的家业。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改写了中史。而吴三桂也因为开始归顺李自成,后又降清帮助满人攻打南明***,杀死永历帝朱由榔,最后又起兵反清自立为帝,给世人留下了汉奸国贼、反复无常的印象。但是在当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之时,当时的南明***不但不怒,反而对吴三桂的行为大加褒扬,奉其为英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大明王朝轰然倒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明朝有两个首都,在南京也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在凤阳总督马世英的支持下,群臣于五月十五日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弘光,史称南明。
弘光***拥有东南半壁江山,近百万的军队,在当时角逐的几股势力中仍是最强的。可是弘光***的政治眼光实在太过短浅,在面对满州的大清和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和大西***时,朝中以马世英和史可法为首的大臣们支持“联虏平寇”的国策,也就是联合大清消灭农民起义军。
正是基于这样的国策,所以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谴责,反而得到支持和欢迎。弘光***的大将刘泽清在给吴三桂的信中道:“我在南京听说朝廷要约同清军入关,一起消灭闯贼,现在您的所作所为和朝廷的主张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南明的弘光***也会这样做的。弘光***建立后,立刻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赐诰书表彰他“气壮山河、功与天齐”。甚至在明知吴三桂不会效忠南明后,在自己军费不支的情况下,还要运米十万石送给吴三桂。在当时朝廷看来,吴三桂虽然引来清军,但是赶走了李自成,为崇祯皇帝报了仇,是立有大功的,是天下第一大英雄。
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几个月之后,南明想象中的“盟友”,在消灭了农民起义军之后,便挥兵南下进攻弘光***。而被其奉为英雄的吴三桂也举起了带血的钢刀,***地向自己的同胞身上砍去。弘光***只存在了短短的八个多月便烟消云散了,为其错看了大清和吴三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一年的局面既戏剧,又血腥。吴三桂当时在历史节点上的选择确实非常有重量。大局中,李自成本来有各种选择,但他最后却走到了概率最小的死局中。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年像那一年出现过那么多皇帝。崇祯皇帝,李自成皇帝,张献忠皇帝,顺治皇帝,除去老张,剩下三个的博弈真是大起大落,不要太***。以古代军事博弈的历史来看,满洲人纵然在东北经营多年,然而想要拿到***,其实还差两道门,而这两道门,没一个好磕的。他们必须连续攻克山海关和北京才能做到。先拿下山海关,稳住阵脚消化后再去攻克古典城防高峰的北京,后续多少年,多少变化那是没法预测了。
从李自成进北京来说,当时局势,明显李自成是最优局。兵力最强,手下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最好的人才,甚至正统都在他手里了,不然吴三桂也不会投降他。古人常言忠孝两全,家仇国恨,君父为大。国破,家犹存,君亡父尚在,无君可忠,孝父可为。吴只好去北京投降新朝代。走到一半,大顺杀了他全家。这就是死局了,君父,忠孝,家国,全被李自成给他踹到地上了。吴杀回山海关,他的选择,不去鸡毛信求满洲人就是***了。
第一回合可能性,吴父不被杀,吴献出山海关,李自成会牢牢把满洲人钉死在关外,新朝代余威之下,甚至重复蓝玉雄风都不是不可能。第二回合,吴三桂杀回山海关,李自成如果能把前明的大臣拎出来好好讨论咨询下,都知道满洲人有多厉害,绝不会轻而易举进攻,稳固大局,后手平推,胜局还是有九成。这时候,即便吴献关满洲,也很难赢李自成。李自成偏偏是迅速去进攻,还不是全力一击,北京留守兵力还很多,他在体系里的权威还是没得到稳固。
在山海关前,满洲人的战术过于隐蔽,以至于大顺军都没发现他们参战了。大偷袭下,一击致命,死局。局面的戏剧性在于,***如吴很早投降满洲,大顺军得到消息,必然回撤北京或者动员留守兵力,仍然大顺军赢面很多。***如吴迟疑过久,没有及时让满洲人赶到,大顺军会早于满洲人攻克山海关,此时赢面更大。戏剧就戏剧在,他早不早,晚不晚,在刚刚好的时间点推动了局面。***如他,既不投降大顺也不投降满洲,多尔衮也得不到消息,就不会来,大顺会攻克山海关……
吴三桂的所有选择都注定是悲剧的,投降大顺,家仇国恨,还不如***算了,投降满洲,残酷大战,亲兵十不余一。谁都不降,全军覆没。他本来没有弃关,他只是放满洲进关。应该说,如果他不倒向满洲人,大顺必然攻克山海关。中国如今怎么样。可能我们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君主立宪,吞并朝鲜,吞下北蒙。在一战中战胜俄国,将日本困在孤岛上没有发展。二战,站队轴心,和德国平分俄国……日本试图和美国,苏联结盟……这就有点尴尬了……
很多人觉得是吴三桂先和多尔衮沟通才有的清兵入关。实际是多尔衮已经知道了起义军已经攻破北京,正带着人马准备抢占先机。这时候吴三桂恰好又送信来才从山海关进入中原。不要搞反先后顺序。还有一个问题,这不是清军第一次入关了,人家破关而入到中原都已经很熟练了。明朝抵抗则是原来越弱。最后一次直接就在明朝地盘里逛了一年。这时候北京被起义军攻破,两方自顾不暇还有什么余力阻挡清军入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三桂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三桂历史***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