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搭建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搭建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的宗族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宗族,而家谱(也称族谱、宗谱等)又是宗族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国现存家谱数量非常丰富,如上海图书馆藏有1949年以前的家谱约11700种,近10万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家谱约3000种,《中国家谱总目》中收录了608个姓氏超过70000部家谱,而仍有相当数量的家谱未被收藏、记载。那么家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家谱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我们首先要了解家谱的一个基本分类,即新谱和老谱。老谱一般指新中国以后所修的家谱,新谱即新中国以前所修的家谱,这种划分也通常被收藏界所认可,所以老谱价值远高于新谱,而且一般越老越值钱(当然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如名人家谱、记载特殊史料的家谱等)。
康熙年间孔尚任所修孔氏家谱,序言
新谱《李氏宗谱》目录
至于家谱的内容,以世系为主,一部家谱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都是世系的记载,除此之外,还有“序文”、“凡例”、“别传”、“墓志”、“家法”、“族规”、“祀产”乃至“艺文”等等(其具体可以参考之前答案“家谱有哪些层次”***s://***.wukong***/question/6462495436555944206/)。
首先,族谱的内容是什么样子的。族谱,又称家谱、宗谱、世谱、家乘、家传、家牒,虽然名称不一,但是内容大同而小异。其属于一种特殊的体裁,中心内容是记载世系源流发展,以男子为主干,依先父后子、先兄后弟的顺序记录,女性不入家谱。具体内容则有世系录,用树状图标明世系源流;谱序,即序言,旨在说明历次家谱的修纂情况;恩荣录,主要辑录本氏族所受赐的御赐碑文、诰命、敕书等;像赞,分祖先画像以及赞语,主要是始祖、族内显达先辈的画像以及评论性、说明性文字;图,即家族祖庙、家族坟茔、家族祠堂等的位置其空间形态;另外,家规家训、先祖留下的各种文献、著述,以及先祖的传记、志书等均包含在内。
第二,族谱的外观是什么样子的。族谱的外观有两种,一种是以图书为载体,其内容丰富如上述,以初氏族谱为例来一看族谱的外观如下图:
另外以苏氏族谱为例,看看其目录,通过目录可以直观明白的看到族谱所记载的主要内容,也如下图,主要是包括第一卷旧谱序文、第二卷苏氏系图和小传、第三卷新安苏氏族谱图和小传、第四五六卷先祖小传、第七卷之后就是各种先祖的著述,包括墓志铭、诗文、笔记等在内。第二种是以“画布”为体裁,以一张很大的布面或者帛面为书写材料,上面画有祠堂、坟茔地图,最主要者是填写世系,已故的先祖和成年男子,均会一一按照辈分和支系来填写,每一次添加就招开一次家族会议,上面会留有空处为了以后添加家族成员进去,这也是家谱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些家族只有此种家谱,有些家族兼而有之,有些家族仅有图书体裁的家谱,这种布帛家谱外观如以下2图:
第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家谱体裁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电子家谱。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其载体变的电子化了。类似于软件或者小程序,或者仅仅搭建一个网站,这是传统家谱在新时代的新表现形式,如下图:
综上所述,即家谱的内容以及外观。家谱和祠堂一样,明末开始兴盛,是中国根祖文化的体现。南方的宗族数量、规模、形式胜于北方,现代南方有一史学流派叫做“华南学派”,即多研究历史时期华南的宗族。南方至今仍然是修纂家谱的主要地区,并且至今也留存有较多的祠堂和家谱,宗族意识较之北方更为强烈,这一现象是历史地形成的,尤其明末以来为盛,虽遭遇“破四旧”,但如今,家谱的修纂之风又起。提问者要求能否提供“廉氏”家谱供其参看,我虽不能提供***本,但在最大的中文旧书网“孔夫子旧书网”上可以查看。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以及家族中显赫,重要的人物和事迹的书。***家谱称玉碟。族谱是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其中记载着家族的由来,在迁徙过程中地点,支系!有祖坟,分祠,祖地,等等方面详细记载的图籍!
俗话说得好,清明看坟(记载着自己的上下几代),中元看人(族谱里的已故祖宗名字)。也就是说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祖宗!这也是孝道!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是五千年具有平民百姓特色的文献。记载着同宗共祖血缘世系的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也是五千年文明的灿烂历史,更是一种中华民族渊源的凝聚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搭建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搭建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