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资治通鉴描写北齐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资治通鉴描写北齐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详细历史如下: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历***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史称北齐。
补充资料:
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陈(取代梁,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领土)等。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後,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同其父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详细历史如下: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历***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史称北齐。
补充资料:
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陈(取代梁,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领土)等。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後,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同其父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作为一个花了八个月把这本书读完的人,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资治通鉴》是一部正史。而且是在史学界有着非常崇高地位的一本史书,可以称之为学史之人不可不读之书。
北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这本书赐以御名《资治通鉴》。这本汇聚了司马温公(司马光)和他同僚半生精力的史学巨著全书二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以时间为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这1362年间的中国历史,前后涵盖16朝。
司马光
“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这是近代一位伟大人物对它的评价。
历史是看不到了,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历史都是从古人的字里行间探索出来的。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时,正是他政治上非常不得意的时候,被从开封赶到洛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政敌王安石风风火火地实行变法。于是他把满腔的抱负尽数托付在了《资治通鉴》之中,将其作为自己政治理念的载体。所以《资治通鉴》在选择史料的时候也就经过了人为的过滤,符合作者政治理念的事迹被留了下来,反之,则被抛之脑后。
读《资治通鉴》其实就是在读司马光想要呈现给世人的历史,作为一名坚定的儒家治国派,书中极少出现二十四史里面经常出现的鬼神之事(灵异***),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实,对西晋北齐贵族奢侈的生活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对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褒扬和对两晋司马氏(个人感觉是书中皇帝死法最多的一朝,毒死的,***死的,被老婆拿枕头闷死的等等)的诟病。
既然是一家之言,不认同的声音也是非常的多,比如三国时期司马光就以魏国为正朔,把诸葛亮出祁山说成是寇,古往今来,屡屡被喷。
当然是正史,编写正规,相对真实性高一点。
但是没有一部历史是完全真实的,一般的规律是越近越***,越远越真。道理很简单就不多说了。
作为70后举个例子吧。九十年代电视中出现***打鬼子,就会有很多观众打电话,写信,导演会被骂死,***是不抗日的。00年以后以亮剑为代表,出现了***抗日的情节,到一定是杂牌军,***嫡系是不抗日的。近几年电影电视里才有***嫡系打鬼子的镜头,
说这些没什么政治倾向,只是用事实举例说明,近了受各种限制,立场不同很难完全公正。汉灭了秦,汉对秦都是负面评价,唐朝把唐太宗夸成花,宋史包括资治通鉴就对一些太宗的事表示怀疑。后事也都是如此。
资治通鉴是正史,但是要明白一点正史只是相对正确的历史,并不是真正还原历史,正史大部分都是按照前朝史官和民间的一些资料经过筛选编订的,不论是哪一步都有可能加入个人情感,所以有时间交集的正史记载同一件事的时候都有偏差,资治通鉴当然也跑不出这个道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资治通鉴描写北齐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资治通鉴描写北齐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