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刘备示弱的真实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刘备示弱的真实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谢邀:
不说正史,单看演义,刘备就力压曹操,勇夺孙权,成了第一主角。
而看三国志,却发现刘备此人,其实在历史之中,犯了许多次战略上的失误,造就了他最终失败的结局。
一、知人而不善用。
诸葛亮与刘备忠情主仆的故事大家早有耳闻,而实际上呢,多数时候,诸葛亮并没有被中庸,先不说卧龙之用远不如凤雏,就算后来凤雏死了,刘备更信任的也是***。
甚至托孤的时候,诸葛亮和李严也是相互制约,从头至尾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刘备对于诸葛亮从未彻底的信任。
而关羽的忠义更是人尽皆知,刘备也知,但是不能只知其优点而不看缺点,关羽守荆州,不仅因为性格得罪了孙权,毁了大好的局面,更是因为此事最终失去了这一片不错的据点,可以说功败垂成。
甚至后来的伐吴***,更是与诸葛亮提出的“跨有荆益,两路出兵”有所背离。须知道如果战略目标都不能朝内统一,那么又怎么可能取得战果呢?
二、非口耳相传,仁义之君。
这事,其实不用别人说,从当时就已经有人看了出来。
首先纠正一下,刘备拿下汉中后没有称帝,是称汉中王,称帝是两年后曹丕篡汉后的事了。刘备当时虽风头正劲但也有损失,庞统***的早逝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如二人能有一人活着,情况就会好很多。
也许是被一 连串的胜利冲昏头脑,夺取汉中后刘备未做大的战略部署。此时应将战略重心放在荆州,增强荆州防务并防御东吴,为以后的两路出兵北伐曹魏做准备。之后关羽的贸然出兵更是酿成大祸,诸葛亮《隆中对》阐述北伐的两个条件,天下有变和两路出兵此时都不具备,曹操虽在汉中失利但未伤元气,北方未乱不存在天下有变,刘备刚夺取汉中大军需要休整,并未北伐不存在两路出兵,关羽发动的樊城战役不合时宜。虽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其实是发洪水并非关羽所为)威震华夏,但很快就被增援的徐晃击败,同时由于荆州防御空虚被东吴白衣渡江偷袭得手。败走麦城后被杀,刘备事业瞬间从巅峰跌入谷底,如此时刘备趁孙权在荆州立足未稳迅速出兵也许还能收复失地,但刘备始终按兵不动,直到两年后曹操病故曹丕篡汉刘备称帝后才出兵伐吴,即使备战也用不了两年时间,此时东吴早已巩固荆州做好应战准备,最终刘备兵败夷陵含恨而死,蜀汉***雪上加霜一蹶不振。 总结刘备失败原因关键还是没有处理好荆州问题以及与东吴的关系,错估形势忽视了孙权,《隆中对》提出的既占有荆州又结好东吴根本不可能。对东吴既要结好又需防御,只有据有荆州才有可能完成兴汉大业,但三足鼎立格局形成后刘备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最终导致不到三年就迅速败亡。
武力不够,智力也不够,庞统死亡,关羽死亡,张飞死亡。伐吴诸葛亮被排挤?
军事领导能力不够缺强行做伐吴主帅,
在一生中前期见识过徐庶火攻,诸葛亮火攻,参与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庞统徐庶正反方火攻曹操各种火攻战争之后,
被陆逊火攻兵败,
单指军事领导能力差,很差。
政治领导能力强一些,拉拢队伍组织***好些。
注意刘备的年龄:219年刘备汉中称王的时候,已经58岁了。221年刘备称帝的时候,已经60岁了。这个岁数对于古人来说绝对是高寿了!所以“亡”不算意外。但是败确实给他了重重一击。
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少年时家里可是很贫穷的,全靠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天下。曹操有父亲遗留下来的政治***,有曹家和夏侯家这种亲族支援;孙权有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留下了的人才和地盘,孙家也在吴越之地时代为官,有几代人的经营,有乡党的支持;只有刘备,除了汉朝宗室这个空头称号外(经过四百年发展,当时的汉朝宗室只怕有十几万)是一无所有,所以刘备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即便起家之后,手下也没有任何亲族、乡党来支援,他手下的文武力量都是一点点在打天下过程中攒下来的,所以相当不容易。
而且刘备几次好不容易有点底盘,很快就鸡飞蛋打,败的一塌糊涂,老婆孩子都被敌人俘虏过,队伍也是几次被打散再重建,其余的军阀一旦战败,就从此湮没无闻,只有刘备能够屡败屡战,可以说是东汉军阀中韧性最高的一位。
长坂坡时,刘备家底丧尽,军队基本被打光了,立足之地都没有了,老婆也***了,儿子差点没保住(据说刘备还有两个女儿,在乱军中不知所踪),可以说是相当崩溃的。
刘备颠沛流离,直到成为汉中王之后,才算有了一个局面,而这时候(公元219年),刘备已经58岁了。221年称帝的时候,已经60岁了。在古代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时候,刘备无论如何也是高寿了。其去世的时候,也已经63岁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备示弱的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刘备示弱的真实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