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国外著名海上历史******,海上发生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外著名海上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国外著名海上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在近代历史上外国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多少次?
  2. 历史上,英国是如何战胜海上霸主西班牙的?
  3. 如何看1884年“海难食人案“?
  4.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故事大家说说看吧?

近代历史上外国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多少次?

入侵中国沿海地区470余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从辽东半岛入侵4次,从渤海湾地区入侵10次,从山东半岛入侵12次,从江苏沿海入侵10次,从浙江沿海入侵9次,从福建沿海入侵8次。

台湾入侵10次,从广东入侵12次。

历史上,英国是如何战胜海上霸主西班牙的?

首先葡萄牙和英国都是殖民地国家。西班牙是老牌殖民地国家,英国是后起之秀,两个国家就起了利益冲突,英国人很聪明,暗中勾结海盗,肆意抢夺西班牙舰队的战利品。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驶进英吉利海峡,双方开始大战。英国化整为零,用小船运载火炮对西班牙进行炮击,由于西班牙的船过于笨重,一直被英国人消耗。后来英国人利用火攻,用小船运载易燃品,一把火烧了西班牙舰队。最终西班牙战败,失去海上控制权。英国人后面又打败荷兰,取得海上制霸权,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

国外著名海上历史事件视频,海上发生的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英西之间的海上霸主之战,其实是一个长时期的相争,最后在格瑞福兰海战中,英格兰重创西班牙无敌舰队,为日后的英国海上霸权打下基础。

1. 远因:

在西班牙发现了新大陆之后,利用当地的黄金白银等***,在欧洲迅速崛起,成为了超一流强国,并为了维持自己的海上运输路线建立了强大的舰队,号召无敌舰队。

国外著名海上历史事件视频,海上发生的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英格兰当时还是一个欧洲二流小国,但英格兰人本就是岛民,对水性和船舰也熟悉,对西班牙人的财富很是眼红,所以就打起了西班牙货运船的主意,出现了大量的私掠船也就是海盗,甚至计英国王室也投资了私掠船生意,两国因利益而交恶。

2. 近因

西班牙人信奉天主教,而英格兰人信奉新教,但在英格兰北部的苏格兰人则和西班牙人相样信奉天主教,所以很多天主教国家如西班牙,法国等都暗中支持苏格兰抗英。

国外著名海上历史事件视频,海上发生的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1587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处死了前苏格兰女王玛丽,因为英格兰内部的天主教派试图利用玛丽拥有英王继承权,希望复辟英格兰的天主教统治。天主教罗马教廷号召对英国进行圣战,没错***教也是有圣战概念的。

一直跟英国有仇的西班牙自然不会放过机会,立即派遣无敌舰队远征英国。

3. 格瑞福兰海战

西王牙无敌舰队一百三十多只战舰攻向英国,英国的舰队只有西王牙舰队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胜在有长程火炮。

英国是在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这场海战西班牙输就输在思维上,当时的西班牙是典型的陆地思维,而英国是海洋思维!

西班牙舰队都造大船,用撞,上一堆人来砍,大船多贵。

英国造小船,图个灵活,炮打得远,拿炮轰你。

当时西班牙无敌舰队三万人,英国舰队有一万五千人,这是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这个数字是架不住细看的,因为西班牙军队中陆军和海军的比例是3:1;而英国舰队正好倒过来,陆军和海军的比例是1:3。 西班牙人主要的士兵是陆军,他们海军身份是船奴,就是划桨的,打仗主要是靠船上的陆军。西班牙人所谓的无敌舰队,其实仅仅是代步工具而已,本质上还是陆军。

但是英国,有大量驾船技艺非常娴熟的水手。 开战之后,西班牙总想用钩子把英国船给拉过来,让自己的士兵跳到英国船上去***。

而英国才不会这样,利用船的灵活性,在波涛中操纵船只,反复穿行,主要是靠船上的火炮来杀伤敌人。

当时有目击者说,西班牙船上是血流成河,很多聚集在甲板上等着冲上英国船的西班牙陆军,就成了活靶子,死伤惨重。

16世纪的地中海和大西洋基本上被强大的西班牙“无畏舰队”霸占着,其他国家的舰队基本上都是他的对手!

在这样背影下英国能击败西班牙无畏舰队我们笼统的概括主要有这几点:英国先进的技术和战术、英国的私掠船制度、西班牙自身问题。

英国的海军战术西班牙海军更先进,英军造出了大帆船吨位不大但是速度快、装炮多这就形成了英军虽然海军规模小但是它们巧妙的利用自身船体灵活性与大炮紧密配合有效的打击了西班牙无畏舰队。

英国在国家制度上实行了私掠船制度,说白了就是把海盗变成英国的合法海军,这样英国一分钱不花,平白的多了一只战斗机极强数量可观的海军,不仅这样每年他们的劫掠的钱财还要分出去一大部分给英国***,对英国来说真是“一举多得”的好制度,当然这也变成打败西班牙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对西班牙作战中英军用人也很成功

西班牙无畏舰队本身是一只很强的舰队英军并没有对它造成重创,主要他们在作战中指挥系统混乱,舰队被击溃后又遇上了强风暴绝大部分军舰被大风吹到了海里。

上述多种因素铸就英国海军对战西班牙无畏舰队的胜利!


16世纪的西班牙是世界头号殖民强国,其势力遍布亚、非、欧、美四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范围日渐扩大,英国经常在西班牙殖民地进行走私贸易,拦劫西班牙运送金银的船队,袭击西班牙的殖民据点。英国的海盗活动,成了西班牙的心腹之患。1568年,因国内发生***而逃到英国的苏格兰女王马利,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关了起来。马利被囚后,反对伊丽莎白的英国天主教上层分子,马上掀起***,想救出马利,并拥立她为英国女王。支持利用马利的不仅有罗马教皇,而且有西班牙的国王腓力二世。后来,英国以“阴谋叛乱”的罪名将马利处死。马利的死,是对欧洲天主教会的一次严重打击,教皇立即发布诏书,号召天主***讨伐英国。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1588年7月22日,两支舰队在英吉利海峡接战。“无敌舰队”迅速列成半月队形,全速逼进。他们企图利用旧式的接舷战术钩住英舰,但英舰不让“无敌舰队”靠近,并时常侧过船身发炮。交战期间,英国还封锁尼德兰海面,使西班牙军队无法救援。在英军的猛攻下,“无敌舰队”顿时陷入一片混乱,首尾不能照应。最后,“无敌舰队”在损失五艘大型主力战舰后,失去了战斗力,不敢再战,只好绕道苏格兰和爱尔兰返回西班牙。1588年10月,“无敌舰队”到西班牙时,仅存43艘残破舰船,几乎全军覆没。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如何看1884年“海难食人案“?

在提议抓阄的时候,布鲁克斯拒绝了,然后过了几天,他们一起把仆人杀了。

这说明,仆人的地位很低,他受不到公平的待遇,抓阄这种公平的待遇,被主人拒绝,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选择吃掉他,没有把他当作自己的同类,只是一个附属品,在能救命的时候就用上他。这种就像是,一个主人养了一条很忠心的狗,最后特别饿,选择把狗吃掉。

如果是吃一条狗,社会对他就会宽容很多,但是现在是一个人,是同类,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审判。

性善论和性恶论来说,我更偏向于性恶论。人性的善恶好比是一个阀门,一旦到了临界点,阀门打开,人性的劣根绝对是最先爬出来的。像这种涉及生死问题时,每个人都想活着。如果救援团队在晚几天,绝对会再是一个人,甚至最后只有一个人能活,借口是现成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我认为,这就是物竞天择。人虽然是高级动物,有思想有法律有我们所谓的人性,但是归结到底还是动物。凡是生命就要遵循自然法则,强的吃弱的,大的吃小的,食物链也是这么形成的。生物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生存下去而不择手段,太正常了不是么?在极端情况下,这种行为完完全全可以被理解。

以为一般有两个认识角度:

一个认识角度,以其(以及类似众多的)客观实情分析判断和认识。

一个认识角度,从人类中固有的一个信念理念出发,无论任何状况任何情况必须不违背人的人性的规礼文明,如四名海员三人吃掉了一名同行海员的行为是错误的和必须受到惩罚的。

有针对认识有说头,当然关于第一种情况的,但如在法庭法官的分析认识里不出这些的:除了情节细节的审识,这种事不为鲜有,如古代军人于战场上因饥饿难耐吃掉即将死去战友的肉体的,甚至即将死去的战士,因为自己还没有死肉吃起来好吃些主动向战友提出结束吃掉自己的;但认识起来都不为文明,或违法受处罚。

这是情感和人性的较量

男仆的结局是一早就已经确定了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生存,别无选择。

第一,活着才有希望,亡者不配拥有希望。

“希望”这个词,从小学开始,老师教导我们写字,组成句子。然后将它运用到我们日常情景对话中,运用作文里。

毫无疑问,“希望”从来没有直接关联亡者。也就是说,死亡的人是与“希望”无关的!

举一个生和死的例子。

这句话是这样的:

他的死亡影响了千万知识分子,点燃了战争胜利的希望之火。

注意,并非这个亡者自身拥有“希望”,而是他死亡这件事,带给别人希望。

那么,得到“希望”的是谁?答案:还是活着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故事大家说说看吧?

航海家麦哲伦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进行环球航行。

次年10月穿过南美南端进入一片广阔的水域,因相对风平浪静将之命名为太平洋。

1521年3月麦哲伦发现了菲律宾群岛,在与当地人冲突中被杀死,剩系的船员继续航程,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522年1O月回到西班牙,地圆说得到了证实。

在某种意义上,全球化时代由此开始。在大航海时代,征服与发现相伴相随。

从十五世纪欧洲人将眼光转向大海开始,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各地隔绝状态被打破,世界越来越融为一体。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渐由东方转向西方。新的局面,新的规范新的世界出现。

嗨,大家好,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历史。

金兵变是航海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这个丰富多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残暴的英国海军船长布莱,他被自己一半的船员推翻,在一艘拥挤的救生艇上被判处***,而船上的口粮又少得可怜。但是,由于出色的航海技术和严格的配给制度,布莱和他的18名忠实的船员在48天的时间里,穿越约6700公里的风暴肆虐的海域,成功登陆并安全返回英国。英国***海军悬赏金的传奇故事一直是三部主要电影的主题,这三部电影都将布莱描绘成脾气暴躁的恶棍,而弗莱彻在1962年的版本中扮演克里斯蒂安,吉布森在1984年获得了这项殊荣。

但是,布列奇迹般的返家之旅,以及兵变中那些耸动人心的细节,几乎让人忘记了布列奇迹般的返家之旅。布列奇迹般的返家之旅,正是布列奇迹般的返家之旅。面包果是一种热带超级食物,每一种都有足球大小的尖头水果,富含淀粉,蛋白质、钙和矿物质。它可以烤着吃,炸着吃,煮着吃,甚至磨成面粉。一棵面包树每一季可以生产250个水果,并且可以保持50年的产量。但是,为什么面包果在18世纪末对***海军来说无足轻重呢?

因为大英帝国最近在北美失去了13个惹事生非的殖民地,正在重新思考从其遥远的领土占有中获取最大利润的战略。在启蒙运动思想家林奈的推动下,英国正把自己定位为全球粮食作物和其他植物的交易中心,这些作物可以从本土土壤中***,在帝国其他地方种植。这个植物帝国的缔造者是班克斯,他是一位富有的英国地主和植物学家。1769年,库克船长乘坐奋进号首次探索太平洋时,他曾陪伴并帮助资助船长。

班克斯在与库克的两年旅程中发现了几十种新的植物物种,其中包括生长在波利尼西亚塔希提岛的面包树。与此同时,英国在加勒比地区的种植园增加了甘蔗产量,主要是在牙买加。种植园是靠从非洲运来的奴隶劳动力来经营的,而养活成千上万的奴隶变得越来越困难。班克斯和库克一起冒险回到英国后,就想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要把这种多产的面包树从塔希提岛一直移植到牙买加,作为奴隶们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源。

班克斯很了解这个人,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水手,曾在库克船长的第三次太平洋航行中服役。麦凯尔是南安普敦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也是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帝国和海事史的前馆长。他说,班克斯在18世纪构想的跨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网络帝国标志着全球化世界的开始。麦克莱尔说,在18世纪90年代,英国从中国进

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几个月后,郑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1409年夏,郑和第三次统领船队出国。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满刺加建立排栅城垣,盖了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在从古里回航途中,郑和还在锡兰跟亚烈苦奈尔国王打了一仗,凯旋归来。

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此次航海时间较长,郑和于1415年回国,分遣船队一年后返回。1417年5月,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1421年7月,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护送16国使臣回国。郑和亲率的船队到达了东非海岸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竹步(今索马里)等国,并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各国宾朋,代表明成祖赐以丝、瓷、铁器等物品,1423年返航时带回香料等珍品。 1431年初,明宣宗继承祖父明成祖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郑和船队走访了近20个国家,还派出随员特地到***圣地麦加朝圣。

这个故事宣扬了明朝的国威,提高了明朝的影响力,也有人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害怕他夺位。反正不管怎样,这时候的明朝肯定是最强的。军事经济[_a***_]各方面都比较繁荣昌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外著名海上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外著名海上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