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钢厂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钢厂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保尔·柯察金
主人公,出生于贫困的乌克兰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十分贫苦。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直到哥哥工作之后,才有所改善。后到省肃反委员会工作。妻子是达雅·柯察金娜,第三个恋人。
保尔又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作家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来描写保尔的。
因此,保尔的动人事迹不是艺术上的虚构,而基本上是***真事,惟其真实,所以更加感人。但作者又反对把这部小说完全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这是***,而不是传记”。
他在保尔身上集中了他同时代许许多多同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保尔的形象既是自传性的,更是梗概性的,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
2、冬妮娅
保尔初恋对象,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虻》这部***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
冬妮娅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的伟大斗争,保尔因此放弃了他们的感情。
3、朱赫来
***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金融的王道jp摩根传》是2011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艾伦。
内容简介
面对对岌岌可危的***或银行,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还是将他们淘汰出局?控制通货膨胀的最佳途径何在?***应当怎样以及何时来干预市场?20世纪初期,要担负这一责任的本应是美国财政部、司法部以及世界银行。然而在19世纪结束的时候,J.P.摩根却凭借自己的力量,担当起了那个时代的重任,改写了美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史的进程。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J.P.摩根和他领导的集团协助建立了美国工业的雏形,为美国钢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电报?话公司等大型工业公司和铁路业的发展提供融资,在这些公司乃至整个美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金融的王道(J.P.摩根传)》堪称一部杰出的美国近代金融、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缩影史,作者弗雷德里克·L·艾伦通过一些熟悉的历史事件和熟知的,探讨摩根特立独行的思想行为的成因,以及如何影响了美国历史的进程。《金融的王道(J.P.摩根传)》框架清晰,叙述详尽,用笔简练精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生动地还原了他对其时代的巨大影响力,对这样一个非凡卓越的人给予最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人们勾勒出一个具有真我色彩的摩根。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讲述: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少年时就参加革命,拿枪和敌人殊死作战,留下满身伤痕。战争结束后,他拼命工作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因此,他曾失望地想过***,但终于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花三年时间写出这本长篇***,证明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就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也是***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经历。这本书,几乎可以看作是作家的自传。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经历和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幼年时就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当过童工,饱尝过欺凌和屈辱。十月革命后参加了红军,投身到了捍卫苏维埃***的斗争之中。1920年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后来转到劳动战线,在第聂伯河打捞木材。艰苦的工作又使他患上严重的伤寒和风湿病,终于全身瘫痪,且双目失明。 然而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抗争,并且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用文学写作来完成自己的另一部分人生。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只好依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了许多正常人难以体会和想象的困难,在病榻上终于完成了带有自传成份的长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用这本书实现了自己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他在致友人信中写道:“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发疯似的热爱生活、热爱斗争、热爱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设工作的人,只有我们这样能够了解并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保尔·柯察金是几代中国青少年所崇拜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所塑造的这个典型形象,早已深入读者的心灵之中,成为人们对于过去年代的最美丽的回忆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钢厂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钢厂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