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汇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外汇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内,终年75岁。那一日,是当年的中秋节。
2015年,在张爱玲离世2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美国寻访张爱玲旧居,亦回顾这位奇女子孤独与苍凉的后半生。
2015年5月25日,美国的国殇日。纽约曼哈顿的街头飘着一丝怀念和悲伤的气息。在世界贸易中心遗址附近的纪念馆,等候参观的人排成了长龙。从那里向东南方向步行十来分钟,是一条名为派街的小路。在金融区林立的高楼之间,这样的窄街让人想起幽深的峡谷。
记者也是来缅怀的,但拜访的是另外一段历史,一段绝大部分美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的历史。
半个多世纪前,一个瘦而高的身影,曾经在这些窄街小巷里穿行。张爱玲,这个风华绝代、冰雪聪明的女作家,到美国之初曾经在大西洋畔的纽约落脚,住过简陋的“救世军”宿舍,后来从美国东海岸漂泊到中西部,最终落脚于太平洋畔的洛杉矶,1995年在那里挥别尘世,至今整整二十载矣
张爱玲在美国初期曾经穷困潦倒,后来的经济已经完全好转了。
在晚年时期,张爱玲很多生活琐事都是林式同帮她处理的。她的遗嘱,也在她姑姑去世后不久,就寄给了林式同。
(张爱玲)
张爱玲在遗嘱中,将所有的财产都留给香港的好友宋淇夫妇。据宋淇夫妇的儿子宋以朗讲述,张爱玲在美国共有六个银行户头,共取出2.810771万美金,那这笔存款折合20万港币多一点。
宋淇以前在香港帮张爱玲买过一些外币及其他存款;宋淇夫人邝文美也为张爱玲开立过银行户头,共有近270万元港币。
(张爱玲写给林式同的信)
张爱玲之所以要把遗产全都赠与宋淇夫妇,这是因为,宋淇夫妇一直在香港为她联系出版事宜。从1967年开始,她的作品陆续在台湾《***》出版社出版,她得以在台湾、香港再次大红大紫。
1955年35岁时,张爱玲只身前往美国。后来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一个比她整整大29岁的忠实的共产主义信徒、左派作家赖雅。两人于1956年结婚,赖雅于1967年去世。晚年的张爱玲一直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她于1995年中秋节秋死于美国洛杉矶的公寓,7天后才被人发现。当时, 屋里没有家具,没有床,她就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一个曾经无限风光的生命,却以一种最凄凉的方式凋零了。 张爱玲出身于贵族之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一个封建遗少,性格乖戾暴虐,抽***,娶姨太太,母亲是曾经出洋留学的新式女子,父母长期不和,终于离异。后来父亲续娶,张爱玲与父亲、继母关系更为紧张。有一次,张爱玲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几天,回来竟遭到继母的责打,然而继母诬陷张爱玲打她,父亲发疯似的毒打张爱玲。然后父亲把张爱玲关在一间空屋里好几个月,由巡警看管,后来得了严重痢疾,父亲也不给她请医生,不给买药,一直病了半年,差点死去。 ,海明威说回答说是“不幸的童年” 。张爱玲不幸的童年,让她过早领悟了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和冷漠,从而塑造了他的作品中如《金锁记》中曹七巧那样的畸形、病态的主人公。然而,张爱玲在出走牢笼之后,在她与社会的冲撞中,又使得她不由的留恋起昔日的张公馆。眼看着自己高贵的家族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瓦解颓败,张爱玲便有一种失去精神家园的孤独感和自怜感,怀旧与颓废的情调,深深地烙在她心灵深处。由此可见,在一个作家成年后,仍不能逐渐超越早年不幸所造成的人格缺陷,那么,这就是这位作家终身的不幸了。 张爱玲来到美国后,虽然也接触了西方文化,也有了可让她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和条件,但 毕竟美国不是上海和香港,还有一段让她难以跨越的距离。她来美国以后写出的的作品,再也无法超越她在上海时作品,其原因无疑是她仍将自己封锁在这种没落贵族的被抛弃感中。她的精神世界,仍被她笔下所创造的各种扭曲的悲剧女姓性格所包围。终其一生,她再也没有走出这个死循环,从而注定了她在美国最后的悲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汇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汇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