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伊春有什么历史事件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伊春有什么历史事件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号称为“天然氧吧”。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伊春市的市树、市花和市鸟分别是红松、兴安杜鹃和啄木鸟。
伊春市是以伊春区为中心区,由21个卫星城镇组成的组群城市。体制为政企合一,即伊春市人民***和伊春林业管理局合一。辖1市(县级)1县15个区,分别为伊春区、带岭区、南岔区、金山屯区、西林区、美溪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友好区、新青区、上甘岭区、五营区、红星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铁力市(县级市)、嘉荫县。其中13个区分别与所在地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体制。伊春林业管理局辖16个林业局,4个县团级木材加工、机电、建筑企业。
伊春历史上归汤原县管辖,为原始森林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隶属汤原县南岔区管辖,1949年10月设置伊春镇。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下设南岔等5个森工分局。为了适应森林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1952年经中央内务部同意将汤原县伊春林区划出,成立伊春县,县府设在伊春街。1957年经***院批准撤销伊春县,设置伊春市(地级),以原伊春县的行政区域为伊春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委员会驻伊春镇,由省直辖。
1964年***中央、***院批准,撤销伊春市,设置伊春特区,试行“政企合一”的体制,“实行双层领导制度”,有关企业工作以林业部为主,有关地方工作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为主。1967年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员会,伊春特区随之撤销。
伊春市,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语“依逊”,意为“九数”。清代,先后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和呼兰副都统管辖。清末民初,划归汤原县管辖,为原始森林地区。后来建立了伊春森林管理局,1952年报备成立伊春县,后改为伊春市,一直沿用至今。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伊春市辖区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林区***的自然环境的分布而形成的。伊春是政企合一的城市,最早都是在铁路沿线相隔不远就设定一个林业局,也就是所谓的市辖区,那时一切为了林区的***伐服务,所以就形成了火车在伊春地界能跑一夜的怪现象。
我家就是伊春市的。伊春市是有很多的辖区。但是现在真正能过的下去的又有几个呢。现在所有的林区都不***伐了,农民的地又少,真的不好过啊!别听有些领导吹牛皮了。伊春市的辖区真的很穷啊!
首先,伊春依林而生,素有“红松故乡”“林都”等美称,随着森林***的逐渐枯竭,也开始了全面停伐,对整个伊春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
其次,伊春林管局下属17个林业局,15个行政区,很多林业局与行政区政企合一,同时,伊春林管局的施业区面积也很大。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市县机构改革的推动,行政区域划分的调整目前没有了消息,不知伊春15个行政区的情况能否得到重新规划和调整。
目前,伊春已经成立了伊春森工集团,省属市管国有企业,南四局已经进行了一些***职能的移交,成立了林业局分公司,其他林业局也在进行中,国有林区改革要想继续取得巨大成果,还需要上下一起推动,破旧立新。
当然,伊春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民生问题、林权问题、就业问题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必须逐一解决。
近些年来,伊春人口流失严重,不说人均收入排多少,收入没见长,人多倒是越来越少了,这也是合区的原因之一。
有很多人说,领导还是好好搞搞经济,让更多的伊春人回来发展家长比什么都强,我觉得话糙理不糙。近些年,旅游略见气色,真心希望伊春能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早日走出发展的困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伊春有什么历史***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伊春有什么历史***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