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朝时期老河口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清朝时期老河口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昭明镇改名襄樊市,襄樊市2010年又改名襄阳市!今襄阳汉时叫北津戍不叫襄阳!在南朝时叫雍州!汉古襄阳在今襄阳南去60里欧庙邹湾襄阳村!考古发掘在今襄阳城挖不出汉文化遗址!今襄阳是刘表的墓地!刘表的墓和自巳荆州治所在同一地方,阴宅与阳宅共一处!今襄阳城是***襄阳!今襄阳隆中是朱藩王的墓地改造的!
谢谢邀请!首先纠正一下提问者的错误,隆中山和阿头山是两个地方。阿头山在襄阳城西九里,隆中山在襄阳城西三十里!详见图一
今天的襄阳隆中东汉属南阳郡管辖是事实!
证据一、南阳武候祠内明代《敇赐武候庙规祭文祭品檄文》该刻碑说的很清楚,“盖秦以襄阳隆中属南阳郡也”。详见图二
证据二、明南阳府志:“盖秦以襄阳隆中属南阳郡也”详见图三
综上襄阳隆中属南阳郡管辖是铁的事实,有史为证!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
两汉至三国时期,南阳郡管辖范围非常大,其中有邓县、宛城县筑阳县、山都县、阴县、蔡阳县等37县,故37县统称为南阳。郡治所设在南阳郡的宛城县(今南阳市区和郊区)。你的题目所说南阳郡管辖过襄阳隆中吗?我的回答是管辖过。东西汉至三国时期号称襄阳郡无西,而距襄阳城西20里地隆中归南阳郡邓县管辖(今樊城西),而南北区域划界根本不是以汉水为界划定的。在现襄阳县志上都记录的非常清楚的,所以你题目应改为南阳郡管辖过南阳郡邓县隆中吗?
当时,不但邓县跨过了汉水管辖着汉江南的隆中,而且汉水南岸的南阳郡山都县(今谷城县庙滩镇)也同样跨过了汉水管辖着汉水北岸的太平店镇。南阳郡南岸的筑阳县(今谷城县)也是管辖着汉江北岸的仙人渡镇、张集镇。南阳郡北岸的阴县(今老河口)同样跨过了汉水管辖着南岸的沈湾乡。后面这两个县的情况一直维持近两三千年的历史,直到解放后1953年为便于行政管理才从新进行划分的。在各县的县志上都清楚的记载的!所以说我们都应尊重历史,违背了历史就罪人。而不要为抢夺眼的利益有意去胡编乱造,
汉江以北是明显的南阳郡,汉江以南就是南郡,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汉江是南阳郡和南郡天然分界线,而隆中,位于汉江以南,自然就是南郡,而非南阳郡。(襄樊县志)图
《三国志》没有“隆中”二字,全篇《诸葛亮传》没有“襄阳”二字。更没有躬耕于隆中了,这说明号曰隆中就不成立,
100余年的襄阳人习凿齿才“号曰”了一个“隆中”。何谓“号曰”?就是“给它安个名”的意思,阿头山改隆中,清代后期,隆中才出现一些碑刻和牌坊。古隆中牌坊立于1893年。
其实最早记载东汉南阳管到汉江南岸的就是南阳人。
东汉南阳人张衡在《南都赋》中有一句“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把发生在汉皋的传说写进歌颂南阳的《南都赋》中,证明汉皋属于南阳。
汉皋在哪里?《大清一统志》记载:“万山在襄阳县西北十里,一名方山一名蔓山一名汉皋山。韩诗外传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阜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
原来汉皋就是汉江南岸的万山。这是东汉南阳管到汉江南岸的明证。
与此对照的,唐代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诸葛亮宅在县西北二十里。”进一步确定南阳管到汉江南岸,管到隆中诸葛亮宅。
对此历代南阳地方志也有记录。
《明嘉靖邓州志》记载:““十二年,备三顾诸葛孔明于隆中。本传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荐诸葛孔明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此亦隆中地,盖秦以襄阳隆中为南阳郡也。”
“此汉隆中确属邓县,不属宛。汉时襄阳为南郡属县,县境西止十一里,故水经注谓襄无西……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属南阳郡邓县,故亮自称躬耕南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时期老河口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时期老河口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