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崇祯死后,明朝没人帮他收尸,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2. 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和满清对崇祯遗体的处置有何不同?

崇祯死后,明朝没人帮他收尸,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后,崇祯皇帝在杀掉自己后宫的妃子和皇子女后跑到煤山上吊,自缢身亡了。待李自成进城以后,先将崇祯帝和其皇后周氏的遗体找到并装进了两口十分简陋的棺材里,但在装殓好遗体准备下葬时,却发现竟无地可葬。

正常的情况下皇帝从登基之日起,就是要开始修建自己百年后的陵寝的。而崇祯帝活着的时候,因为朝廷的***、国库的空虚也没顾得上给自己找地修新的陵寝。这下可难坏了李自成,再怎么说崇祯也是一代帝王,不能像普通人一样随便找个地就给埋了。后来实在没办法,恰好崇祯帝两年前去世的妃子田氏的墓还没修好,干脆就直接把帝后二人和她一起合葬好了。就这样明明是一座妃陵,最后却被改为了一座皇帝陵墓。

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事件,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到了清朝顺治时期出于政治考虑和对崇祯帝的同情,顺治帝下令重修崇祯墓。按说这对崇祯帝而言应该是一件好事,但他要是知道自己死后的陵寝最后会被修成这样,估计都得气得活过来。

修陵的过程十分的坎坷,一开始资金不足,好不容易钱够了,又没有官员愿意接手此事。一来二去的,从开始下令重修陵墓足足过了半年工程还是没有进展。这时候原崇祯帝的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曹化淳看不下去了,不顾一切上奏催促。顺治帝这才又下了一道圣旨,催促施工。可在施工中,负责的三位原明朝旧官员就左右为难了,修得太好,怕顺治皇帝不高兴,会说他们心怀前朝,以后万一有个风吹草动的就会成为被怀疑的对象,对自己的仕途是大大不利的;修得不好,也会让皇帝不开心,会被认为连这点事都干不好,是不是能力不够,人们也会在背后指责他们没良心、刻薄旧主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个人思来想去,还真让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陵墓的大体规格还是按照帝王的规格来,但具体的物品摆放就不能按照帝王的标准来了。这样不仅自己能摆脱心怀旧主的嫌疑,还能在暗地里让现在的主子高兴,真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崇祯墓前摆放的石五供(石瓶、石祭台、石香炉等)和别的皇帝墓前摆放的不一样了。皇帝墓前的石五供都是有固定的样式和尺寸的,而崇祯这一套祭器其体量不仅比其它帝陵的五供要大得多连样式都是给太监用的。

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事件,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待陵墓修建好了以后,顺治还下令全国百姓为崇祯帝进行三天全国哀悼,并用隆重的仪式把崇祯移葬到了现在的十三陵中的思陵。

崇祯非亡国之君,但诸位衣冠禽兽皆亡国之臣。还有崇祯不应该那么快弄死魏忠贤,毕竟,你身为皇帝,必须光明磊落,正大光明,行王者之道,那些肮脏事就应该有副白手套替你做。哎,可怜了崇祯皇帝陛下。该死的李自成,遗臭万年吴三桂

这事看你怎么说了,崇祯死后,明朝就灭亡了,所以你也可以说明朝没人帮他收尸。但是明朝灭亡后,崇祯确实被安葬了,虽然是李自成安排的,但具体办这事的是赵一桂,所以说崇祯没人收尸,这又是不对的。

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事件,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崇祯死后,他的尸体被放在东华门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而襄城伯李国桢则“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甚至是“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国桢面对李自成的招降,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必须用天子礼仪安葬崇祯。所以,说崇祯死后没有人管,这真的是一个错误。

而具体负责崇祯安葬事宜的就是赵一桂,他为了能够安葬好崇祯,四处求爷爷奶奶,最后是募捐了233两银子,然后才带着人将崇祯安葬。这中间还有个插曲,那就是崇祯继位后一直很穷,所以崇祯是没有给自己修帝陵的,赵一桂只能将崇祯和皇后葬入田妃的陵墓中。

后来满清入关后,顺治对崇祯的遭遇非常同情,他不但认了崇祯做大哥,还派人将崇祯的墓重新修整了一番,花的银子也不多,也就是几千两。

所以,崇祯死后,严格来说是有人收尸的,将其葬入陵墓的是赵一桂,后来顺治又帮忙翻修了一下。

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和满清对崇祯遗体的处置有何不同?

李自成进北京是捡漏 清入关也是捡漏 崇祯帝当皇帝也是捡漏 半斤八两 看谁犯错误少 崇祯最多 自成次之 南迁也是死路一条 自城可以是个西北王 清是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谢谢邀请。

1643年3月19日清晨,上朝的钟声从紫禁城传出,撞钟的是崇祯本人,可是崇祯却等不来上朝的大臣了,大家早已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了,崇祯走投无路,想到了以死殉国,“天子守国门”的祖训让他了在景山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死的时候光着左脚,右脚穿着红鞋,时年33岁。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也很快在煤山(今景山公园)找到了崇祯的尸体,当然还有崇祯皇帝在蓝色袍服上写的的一封遗书,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遮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想想也是心酸,一代帝王落得如此下场。

李自成找到崇祯的遗体后,让人将崇祯的遗体用两扇门板装起来,搭盖了一个寒碜的灵棚,崇祯的棺材暂放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也就是现在故宫东华门外面的那个河边,路边的百姓看到以后,纷纷掩面而泣,至于办丧事的钱,李自成竟然没掏腰包,没拿一分钱,还是一个无名小官组织募捐的,当地平民看到崇祯无处安葬,又将崇祯合葬在田贵妃墓中。

崇祯毕竟是位明君,只不过当时大明朝气数已尽,崇祯也无能为力,对李自成来说,崇祯是你逼死的,江山是你夺下的,为什么不能给这位亡国皇帝办个像样的丧礼,来笼络下人心呢?李自成的举动寒了当时百姓和众多有识之士的心,对待亡国之君尚且如此,怎么可能笼络百姓的人心呢?

相对于李自成狭隘小气的做法,满清入关以后对待崇祯遗体又是另一番做法,重新厚葬了崇祯皇帝,并将其墓地改名为思陵,还在陵墓旁边营造了一些地表园寝建筑,可能并非是真心实意,可是毕竟面子工程做的很足,此举得到了明朝文官武将以及士大夫的拥戴,顺利的笼络了人心。

李自成占据先机,却失了天下,清朝后发制人,却入主中原,仅仅从他们对待崇祯遗体的处置方式就可以看出来两者的区别了,你们认为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