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夏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西夏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考古人员在这里时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陵墓。
考古人员对西夏王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共清理了一座帝王陵、四座陪葬墓、四个碑亭及一个献殿遗址。考古工作者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调查,不断发现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发现的陵墓由15座增加到70多座,后又增加到近百座、二百余座,截至1999年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和由于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其真实数量应当更多。东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如此之大的***陵园在中国实属罕见。在精确的坐标图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九座帝王陵组成一个北斗星图案,陪葬墓也都是按星象布局排列。考古工作者从中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有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有“***通宝”、“淳化通宝”、“至道通宝”、“天禧通宝”、“大观通宝”等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有各类铜器、陶棋子等文物。这当中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2000年4月 结束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现”评选活动,西夏王陵的调查与发掘以其具有的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榜上有名。
西夏文明曾经与宋辽并立,史称“宋代三国”。但这个灿烂且辉煌的文明最终在蒙古大军的铁骑下被灰飞烟灭。但他也曾连续六次抵挡住了成吉思汗和其蒙古大军的步伐。而这样一个灿烂的文明却在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在一场大火之中湮没他的文明,并且从不在历史中出现。因为我国拥有记载历史的传统,历史上无论如何新成立的王朝和国家都会为前朝写传记,但在二十四史当中却从来没有西夏的记载,这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因为这样的经历是极其稀少的,所以西夏文明始终保持着其神秘的面纱。
这样的神秘直到清朝,才开始起了一丝涟漪。清朝著名史学家张澍曾与友人游玩时,在清应寺当中发现一奇怪的亭子,这个亭子四周全被青砖砌封着,而对史学有浓厚兴趣的张澍敏锐地发觉到这其中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强烈要求主持打开砖墙,想要一探究竟,但主持因为古训并未打开,并告诉张澍,打开者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但好奇心已全部占据了张澍的内心,他还是打开了亭子上的封砖。最终发现,当中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而这块石碑上刻满了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形文字和汉字。而这种方形文字,张澍查遍古籍,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其出处,但这样的挑战使得他对这份文字更加有了兴趣。他在石碑上的汉字看到有一个纪年“天佑民安五年”这样的字样。但在史书上所有皇帝年号都与这个天佑民安对不上。这样,线索又在这里断了。
但他在翻阅《宋史》的时候发现有一句记载:天佑民安元年六月,夏与宋约定绥州附近国界。
而夏和宋、辽是同一时期的三个国家,天佑民安正是西夏国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石碑反面的神秘文字正式西夏文明的传承,西夏文字,这段消失的文明也就此第一次被世人给翻了出来。
这是最先发现的西夏文明的记载,而后西夏王陵的发掘终是揭开了这个神秘文明的的起源。
1***2年,***某部战士在贺兰山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从此西夏文明才浮现到了人们的眼前。而这座坐落在大漠边陲的***陵墓为研究西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宗教及帝王宫廷生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是西夏王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缩影。从此这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宏伟建筑群吸引着中外无数人来探寻他曾经的辉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夏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夏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