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儿童最喜欢的历史***,孩子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喜欢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儿童最喜欢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你读过哪些让人瞬间感觉古人很可爱的历史典故?

你读过哪些让人瞬间感觉古人很可爱的历史典故

《世说新语》中记录魏文帝曹丕的行为:

说曹丕的臣子王仲宣有个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学驴子叫唤。老王去世后,曹丕来参加他的葬礼。曹丕回头看了看来客,发话说老王生前喜欢学驴叫,我们大家每人学一声驴子叫唤,送一送他吧。于是来客都学驴子叫了一声。

儿童最喜欢的历史事件,孩子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文: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南齐书·舆服志》中嘲笑晋朝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让人感觉记录历史的史官也很幽默。当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时期制作的,传到西汉东汉、曹魏。晋朝永嘉之乱后,国玺落入北方***的统治者前赵刘氏、后赵石氏、冉魏冉氏之手。

南方的晋朝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传国玺,虽然他们自称是正统。很是尴尬。《南齐书》中说北方人把晋朝皇帝称为“白板天子”。

儿童最喜欢的历史事件,孩子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文:乘舆传国玺,秦玺也。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为白板天子

东晋名士顾恺之,

有一天晚上,

儿童最喜欢的历史事件,孩子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在自家院子里听到隔壁邻居在念诗,

他就很捧场地叫好。

邻居念一句,他叫一声好,

被鼓励的邻居念得很起劲,

但是夜深了,顾恺之困了,

他就把家里的一个仆人喊过来,让他继续在那里叫好,

自己就睡去了。

第二天,顾恺之得知,邻居念诗念了一整夜。😂

这个问题,我想分成两个部分作答:第一部分回答我认为能够体现古人很可爱的历史典故是哪个;第二部分则对“典故”这一词做一个知识性的补充。

首先,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篇的“乘兴而来,兴尽而去”这一典故,让我感觉到古人可爱的一面。

主要是说王子猷(you三声)的一件在寻常人眼中看为奇特,不能理解的事:王子猷在山阴居住的时候,适逢天降大雪,雪花纷纷,犹如春风的柳絮不绝。寒冷的天气使得王子猷想起好友戴安道,而这时的戴安道在剡(shan 四声)溪隐居。王子猷不顾仆人的劝告,执意要乘船前去剡溪寻戴安道。由暮色四合直至天色方晓,才堪堪到达剡溪,眼看就能见到戴安道了,王子猷却吩咐船夫驾船离开,船夫不解,询问原因,王子猷解释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

这样一个“乘兴而来,兴尽而去”的典故,被后来人在诗词中使用,主要表现诗人那种随意,不被世俗所拘的性情。如唐代元结就在《欸乃曲》中所用这一典故:“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这里的“高人乘兴船”就是指王子猷一事。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正正表现了元结那种试图安慰自己,希望不与流俗的心理,可谓是恰得其分、名副其实。

第二部分,我想对”典故“这一词的发展、来源等知识作为这个问题的补充:

“典故”一词,很早就已经出现,《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中宫亲拜,事过典故。”是最早出现“典故”两个字的句子,但是这里的“典故”二字只是“典章制度”的含义。《辞海》中为“典故”下的定义是: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我们经常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典故”的解释只有“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典故有两种类型:一是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这些典故被称为事典;二是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这被称为语典。这个问题所说的历史典故,应该属于第一种事典。

典故一般有三个来源:第一,来自于民间故事、民间习俗以及神话传说、历史上的著名***,或者某一地名等;第二,来源于一些被历史或文学记载的故事和人物;第三,则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经典。其中,以第三种典故最为难解。

最后,典故经常会被用在诗词文中,总结典故运用情况,可以发现,运用典故大概有6种方法: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化用和借用。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东晋名臣王述(王蓝田)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火,《世说新语》中记述王蓝田跟一个鸡蛋较劲的故事,很有意思。

原文是这样的: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故事的一开头,就说“王蓝田性急”,怎么个性急法呢?有一次王蓝田吃鸡蛋,用一根筷子去刺,一下没有刺住,你想啊,剥了皮的鸡蛋滑溜溜的,怎么可能一下子刺穿,王蓝田就开始***脾气,“举以掷地”,就拿鸡蛋并高高举起来,扔到地上,看样子是要把鸡蛋摔碎。

哪知这个鸡蛋弹性极好,扔到地上也没碎,就在地上骨碌乱转,好像故意在气他,王蓝田马上去用脚碾碎鸡蛋。

恰好那天王蓝田穿了一双木屐,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穿的那种传统鞋,前后都有跟,中间是空的。王蓝田去踩,鸡蛋正好卡在鞋底中间,又没碎。

这时候,王蓝田的火更大了,弯腰拿起地上的鸡蛋,放在嘴里嚼碎,然后又立即吐了出来。

和他关系不好的王羲之听说了,笑话他:“即使王安期有这样急躁的脾气,也没有一丝一毫可以称道的。更何况比他还地一等的王蓝田呢?”

王蓝田出身于魏晋豪门太原王氏,接父亲的班任蓝田候,后来慢慢升到散骑常侍、尚书令,地位和声望都不小,他的爷爷、父亲以及儿子王坦之都是魏晋“一流人物”,与他们相比,王蓝田还算不上当时的“雅士”。

但王蓝田说话做事向来是直言不讳,他成名比较晚,当时人甚至以为他有点缺心眼,王导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就在自己手下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官。平时,王导一发言,底下的人都开始赞美他,最下座的王蓝田却说:长官又不是尧舜,怎么可能说的都是对的?”

在别人手下做事,还这样说,自然是一个不会伪装的人,所以谢安称赞他说他“掇皮皆真”,意思是剥掉王蓝田的皮全都是刚直直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最喜欢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最喜欢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