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关茶叶的历史事件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有关茶叶的历史事件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野生药用阶段。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说是远在公元前2737-26***年茶被神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逐渐推广为药用。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料极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约》一文,曾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等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
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茶已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
三、大量发展阶段。从晋到隋,饮茶逐渐普及开来,成为民间饮品。不过,一直到南北朝前期,饮茶风气在地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南方饮茶较北方为盛,但随着南北文化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但茶风的大盛却是在大唐帝国建立以后。
四、衰落阶段。尽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叶有不少的宝贵经验,并为世界各国发展茶叶生产作出贡献,但由于解放前***政治的统治,茶叶科学技术和经验得不到总结、发扬和利用,茶叶生产在帝国主义排挤和操纵下,日趋衰败;
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展阶段。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获得了恢复和发展,开辟了集中成片的高标准新茶园,使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了大批低产茶园;同是注重建设茶场和茶厂,实行科学种茶,培训茶叶科技人员,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展。这一阶段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0年,这20年基本上以垦复、发展、努力扩大种植面积为主,这期间茶园面积平均年增加7.3%,而茶叶产量平均年增加5.9%.第二阶段是1***0后,这一阶段的重点转向改善茶园结构,提高茶园单产,完善制茶工艺。进入90年代后,名优茶生产异军突起,种类繁多,不但恢复生产了许多历史上的名茶,还创制了种类繁多新名茶。
茶,二十一世纪的饮料大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文藏来答】从一组图片中来具体回答这个问题~
18世纪,广州口岸兴起了一种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而创作,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兼具艺术与商品双重性质,被称为“广州外销画”的绘画作品。每幅画面展现一道生产流程。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12件,逼真写实地展现了广州外销茶从栽培、加工到装运、销售的全过程,为西方世界提供了直观准确的图像资料,因此制茶图一经出现就成为广州外销画的热门题材之一。下面作逐一介绍。
图1
锄地(图1):画面中,三五茶农正在开垦荒地,平整土壤,扩建茶圃。这幅画面印证了茶树的生长与土壤、地势的关系密切,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的砾质、砂质土壤中生长。山边有阳、树木蔽荫,阴阳调剂的茶圃更适合茶树的生长。
图2
播种(图2):茶树需播种繁殖,“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画面中的茶圃正是栽种在平地之上的,每隔一定的间距,都开挖出一条沟垄以排水。几位茶农站在沟垄处,有的撒种,有的施肥,甚至每个茶坑撒播的茶籽数量都与文献记载高度吻合。
图3
施肥(图3):及时除草施肥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晴天锄过后,用米泔水等肥料浇地会更好。画面中一位茶农正在从屋舍庭院的瓦缸内舀出泔水,两位茶农已经将装满泔水的木桶从屋舍挑到了茶园,另外两位则正手握长柄木勺逐株施肥。
图4
***茶(图4):***茶女头戴斗笠***摘新茶的画面,可以从屈大均《广东新语·食语》:“大妇提籯,***持筐,于阳崖阴林之间,凌露细摘”的描述中得到最佳诠释,此外,各地***摘茶叶的时间因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故***茶时间也有不同。广州***茶以早春为宜,武夷茶则以清明后谷雨前***摘为佳,这段时间***摘的茶叶称头春茶,“立春后为二春,夏至后为三春。头春香浓味厚,二春无香味薄,三春颇香而味薄”。***茶时宜晴不宜雨,“雨中***摘则茶不香,须晴昼***。”
谢谢老铁邀请,茶叶是中国人的国饮,最早有神农氏发现,后来到了陆羽,写了一部《茶经》,比较系统的介绍了茶叶的相关知识,后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一种文化,叫茶道。也有的地方称为茶艺,不同类型的茶叶就不同的特点,那么用的各种器具和冲泡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里面有很多的讲究,主要的有几个字是茶道的代表,有和、净、静、敬、等等等等!
波士顿倾茶***(Boston Tea Party) 又称波士顿茶党***。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波士顿茶叶***是一场由麻萨诸塞波士顿居民对抗英国国会的政治***。它是北美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开始,是美国革命的关键点之一,也是美国建国的主要国家神话之一。
中国的饮茶历史有数千年,中国是茶叶之乡,是世界产茶大国。
早在唐代,茶区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陆羽在其着作《茶经·八之出》里详细记述了在唐朝***年间中国产茶区分布的情况。当时中国分15个道,有8个道43个州郡产茶,即为八个茶区。宋代,茶区一再扩大,产量提高。元、明、清时期,茶叶产区又大大扩展,到了鸦片战争、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产茶区逐渐缩小。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产茶区恢复并扩大,至今全国有20个省(区、直辖市)共计1000多个县市产茶,新中国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_a***_]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视频加载中...
中国五千年茶文化的七个阶段。
一、起源于神农。
二、发展与秦汉。
三、兴盛于唐宋。
四、成熟与明清。
五、衰落于清末民国。
六、恢复于建国以后。
七、繁盛于改革开放。
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中国也是因此被称为茶的故乡。我国古代文献中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公元前26***年,很多书籍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形,音,义也是中国确定的,而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故乡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用的称谓。
东汉华佗《食经》中的: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
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
宋代茶业已有很***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庭用茶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有时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订茶,同房时要合茶。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关茶文化的文物十分丰富,诸如茶人,茶具,茶书,茶画,水泉以及有关茶文化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到欧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始于药,后来成为饮品。因其内服可解乏,可明目,可愉悦身心,亦可增强意志;制成膏状外敷,可以缓解风湿疼痛。原生长于中国南部的茶树,在很早之前就为中国的植物学界与医药学界所熟知。
新竹背篓***茶女,俏影丽容赛繁花。
茶有三种,煎茶、点茶和撮泡法。山泉水最优,河水及井水次之。。烹水有三个阶段:水面起小泡,“沸如鱼目”者为一沸;水面小泡如“涌泉连珠”,为二沸;壶中沸水如“腾波鼓浪”者,为三沸。将茶饼置于火上炙烤,至其柔软如“婴儿之臂”,再以纸囊盛装,然后碾碎。一沸之时加入盐,二沸放入茶末。到三沸之时,壶中加入一瓢冷水止沸,以育“水之华”。然后将茶汤倾入茶碗中,饮之。天霖甘露当如是!轻细的茶末浮于茶汤之上,如鳞云飘于晴朗天空,又如睡莲浮于微漾碧波。
到了宋代,点茶盛行。茶叶被放入小石磨中研成细末,在备好的茶末中加入沸水,再用细竹丝精制而成的竹筅搅拌击拂。
中国最早发现茶叶功效的,应属公元前2737年的炎帝神农氏,距今将近5000年。
陆羽《茶经》第六篇《茶之饮》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不仅尝到茶叶的味道和功效,还用来当茶饮,后更因周公编写《尔雅》,提到茶的意义,使得茶的饮用价值更加发扬光大。
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茶叶的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茶叶的历史***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