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商代到清代的历史***,从商朝到清朝的重大***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代到清代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商代到清代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夏五百年,商554年,周八百载,但为何后来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2. 古代钱币的演变是怎样的?从秦两半到开元通宝?

夏五百年,商554年,周八百载,但为何后来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经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我国古代王朝中夏有五百年,商有六百年,周更是八百多年之久,而接下的其他王朝像都在尊守着一个规律一样,都不超过三百而亡,秦十几年、西汉210年、唐289年、虽然北宋南宋319年,但毕竟是断开了的。夏商周之所以统治时间长,是因为他们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制社会主要矛盾比封建社会简单的多,就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奴隶是奴隶主私有财产,很难形成反抗的力量。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封建集权的国家后,朝代的更迭频繁起来,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一,夏商周实行的分封制,诸侯代天子管理天下,向天子负责。天子只实际管辖京城周围地区,各诸侯在地方上权力很大,有谁会去冒险取代有名无实的天子,就像现在的日本***一样,有名无实。

商代到清代的历史事件,从商朝到清朝的重大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帮助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把皇权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皇权对那些有野心的人来说有致命的诱惑力,一有机会就会挺而走险。

三,王朝的兴衰规律,自古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说法。一个王朝的开创者往往是上一个王朝的推翻者,他们汲取教训,改善民生,发展生产,一般都在前几任帝王努力下,王朝走向繁荣富强,而中后期的帝王大多都忘了前朝的教训,安于享乐,王朝慢慢走向衰败和灭亡,虽然中后期偶尔会出现一个中兴的明君,那也不过为王朝延寿了一些年,改变不了这个规律。

总而言之,夏商周的长寿那是奴隶制度下社会关系简单的结果,帝王只是象征,没有那么大的权力。秦统一后的封建集权让帝王成了名副其实的九五至尊,天下人谁不做梦都想当皇帝,加上王朝的兴衰规律,王朝前几任帝王都很贤明,中后期开始享乐,开始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盘剥百姓,最终王朝走向灭亡,被别的王朝代替,就这样循而往复几千年

商代到清代的历史事件,从商朝到清朝的重大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制度的订立 在于执行力 古时的人思想比较单纯 你的政策只要不是翻花样地更新 百姓也就认了 这也是无为而治的方式 随着文化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 人们的花花肠子也多了起来 这大概是朝代更迭快的原因 这也是当代社会必须警醒的…

抛却先秦时代,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王朝之后,历代王朝都不超过300年,西汉215年,唐朝290年,明朝277年,清朝就算加上后金时期,也才296年。为什么就没有超过300年的王朝?

封建王朝的更迭是有周期性的,有时候时间短,50年不到,有时候时间长些,超过200年。可是,封建王朝为什么会更迭呢?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

商代到清代的历史事件,从商朝到清朝的重大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冲突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主体是农民,老百姓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但是往往并非如此,疾病、战争、灾害、赋税等等,都会让农民破产,失去土地,从自耕农变成佃农。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逐渐转到少数人手里,这是封建社会一个无法避免的情况,叫做土地兼并。

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发动起义,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和洗礼之后,王朝更迭,土地得到重新分配,于是农民又得到了土地,因为生产关系没有变化,所以这种矛盾依然存在,随之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

秦朝起,中国王朝就希望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做到了,中央***可以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这种集权方式确保了稳定的税收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可是随着土地兼并,中央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税收,随着利益越来越大,地方上的豪强则隐瞒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豪强实力越来越大,而中央实力则越来越弱。如果中央要强行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王莽会告诉你,不可行。只有一个办法,来一场毁灭,重新洗牌,这就是王朝更迭。

有意思的是,每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就会诞生出一个稍微长寿的王朝,王朝寿命与起义规模及深度成正比,比如秦末农民起义之后的西汉,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的东汉,隋末农民起义的唐朝。但是这些王朝都没能超过300年,可能300年就是矛盾冲突周期的最大值吧。

谢谢!这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民和历史都在演绎和进步的体现,实际上大概念下的周朝时期早已是含有东周西周春秋战国等时代,每个时代也不过就二、三百年。其中劳动人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起着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谢谢!

细说王朝更替的历史,到底是谁制定了300年大限!

如果感兴趣的人可以翻开历史,透过尘埃发掘,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自秦以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都不约而同的遭遇了300年大限! 唐289年! 明276年! 清268年 !这些就算是比较长的朝代了!汉朝有个分割线,从王莽开始分开了,西汉加东汉, 一共422年!

可是,秦以前,夏朝500年! 商朝554年! 周朝更是到了800年,奴隶社会的朝代,居然坚持的比后来的世界强国要长得多,这可是咄咄怪事!

经济学角度来讲,生产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建立在土地私有上的封建王朝,在三百年的土地流转后只有两个可能性,形成足以覆灭中央***的地主势力。形成难以忍受压迫而不得不革命的农民势力。

前秦处于奴隶制向封建过渡的时代,反而限制了这种可能。

夏,商,更像是以血缘为关系的单一民族国家,是从氏族社会到国家的过度。

夏商时期,在中原大地上,除了它们外还有许多其他民族,后来建立周的姬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由各自民族产生的利益关系体,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区域,虽然在各自边界处会有些许摩擦,但是总的还是长期共存的关系。

它们能够存在好几百年也就是这个原因。毕竟当时人口不多,生产力低下,又已经有了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不可能也不需要去争夺其他民族的地盘。

商取代夏,周取代商,实质上是本民族发展后所带来的为扩大生活区域而引发的对其他民族的战争。

至于周,之所以存在时间长,是因为相当长的时期里,它的王都是被当作傀儡对待, 周天子权利不如下面小国国王权利大,灭天子收益有限,反而惹得其他诸侯眼红,与其冒天下之大不韪篡逆,不如借天子之名吞并不听话的小国,这样反而收益更大。


古代钱币的演变是怎样的?从秦两半到***通宝

大家好,我是阿强,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收藏知识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从古钱币到纸币,包括现在的移动支付和电子货币,我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中国的货币发行历史当中,如果从年代上来区分,大概分为先秦时期的货币,秦后时期的货币,还有近代的机制币,纸币几个大板块。

形态各异的货币

中国有据可靠的最早货币是海贝,出现于夏朝时期,洁白无瑕的海贝最早是女人做头饰的,由于海贝形状小巧轻便,坚硬耐磨,所以被当时的人们用来作为物品交易中的媒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海贝的需求量增加,海贝的供应不足,后来人们开始用其他的材质来制作成海贝进行流通使用,比如说最早的骨贝,蚌贝,玉贝。

贝壳钱币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掌握了冶炼金属矿物的技术,商代中晚期出现了铜贝,形状,尺寸和天然海贝大致相同,随后发行的货币,铜几乎成为最主要的材质,战国时期出现带有铭文和花符的蚁鼻钱和鬼脸钱。形态和铜贝大致相同,铭文和花符在钱币上的使用,成为了钱币发行的一个重大进步。

蚁鼻贝

先秦货币当中,除了贝币之外,最主要的形态有布币,据说是人们通过日常使用的铲子形状而突发奇想得来的一种灵感,最终发明了布币,各个时期的布币形态略有差异,除了布币外,刀币和环钱也是整个先秦货币的主流形态,环钱被认为是后期铜钱的鼻祖。

鬼脸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行外圆内方的秦半两,第一次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形态,从此外圆内方成为了中国货币的基本形态,从秦半两到汉五铢,其货币的基本单位为计重式,一直到唐初的***通宝,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古钱币的面文为通宝,虽然***通宝不是年号钱,但是到后期的各个朝代开始效仿这一模式,皇帝的年号加通宝的面文模式成为了古钱币的基本面文模式,从这一点上来看,***通宝对于中国货币的创举意义重大,外圆内方的基本形态,年号加通宝的面文成为了后市各个朝代的钱币基本模式,这个模式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代到清代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代到清代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