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罗生门》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什么?
  2. 被誉为传记文学大师的斯蒂芬·茨威格,在创作传记作品时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罗生门》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什么

大家好,你们的老朋友青汁来啦!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部日本剧《罗生门》。

这部剧作者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9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芥川家为旧式封建家族

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龙之介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也喜欢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期间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使文学新潮流进入文坛。

其间,芥川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1915)、《鼻》(1916)、《芋粥》(1916)、《手帕》(1916),确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横须贺海军机关学校任教,旋辞职。

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职,但并不上班。

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闻视察员身份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郑州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回国后发表《上海游记》(1921)和《江南游记》(1922)等。

自1917年至1923年,龙之介所写短篇***先后六次结集出版,分别以《罗生门》、《烟草与魔鬼》、《傀儡师》、《影灯笼》、《夜来花》和《春服》6个短篇为书名。

《罗生门》创作背景:

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罗生门》的写作背景是芥川龙之介的失恋。当时芥川爱上了吉田弥生,但遭到了养父母和最疼爱他的伯母的反对,致使他的恋爱无疾而终。吉田弥生最后嫁给了别人。芥川为此很苦恼。一方而他感到家人在所谓好意掩盖下的自私,另一方而他在这个过程中也意识到自己的自私。

在这种悲观厌世的情绪之下,芥川把眼光投向了古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的《罗生门》。

“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由于古代日本常年战乱,尸横遍野。许多无名死尸,被拖到城楼丢弃,待年久失修,颓败之后,继而显得荒凉阴森。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罗生门”是通向地狱之门这一鬼谈幻象之说。

由于“罗生门”这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故而后来演化成事实真相在“真相”与“***象”之中徘徊: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同时又都难以拿出第三方公证有力的证据,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


这部片是黑泽明的封神之作,看完以后很压抑,讲的是谁是***女主角丈夫的凶手,各有各的说法,其实都在美化自己,深刻揭示了人性的丑恶。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在为自己辩解,都在美化自己,实则全是为了自己。看完让人觉得什么人都不可信

该片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个***领域一个新人,很高兴帮你答题,《罗生门》是一部日本老片,被世人被丰为经典的影片。

《罗生门》故事结构简单,人物我就那么几个,可看完后让人心思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只有影片看到最后才会明白影片一开始和尚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对白,这次让我可能丧失了对人类灵魂的信心,“这比强盗,比战争,比瘟疫,比天灾饥荒还可怕”

影片从故事里和讲故事的人两个层面揭露人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事情,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诚实,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撒谎,可以出卖别人,可以不顾一切,切实的让我感到十分的恐惧。

影片的另一个角度是表面上十分温顺软弱,动不动就是泪流满面的年轻***,在触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时面目确实那么的狰狞,内心活动的变化是那么的丰富,说谎趁炎附势,甚至比强盗和他丈夫更狠毒,中国的一句话“人心隔肚皮”也是颇有道理。

无论是强盗,武士,年轻***,樵夫,还是巫婆甚至虚构的鬼混没有一个是诚实的,彼此之间是信任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露出虚伪的外表说谎欺骗,让人内心感到恐惧甚至那种恐惧超过任何恐怖片带来的可怕感。

只有在影片最后大雨停了,外篇露出了光明,当樵夫承认了自己的欺骗,抱着捡到的婴儿走出罗生门时,才看到人性残留的温存和善念,也许这也是唯一的希望。


被誉为传记文学***的斯蒂芬·茨威格,在创作传记作品时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以《世界的建筑师》为总题的文学家传记,其传主有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克菜斯特、尼***、卡萨诺瓦、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这些人大都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响当当的文学***,今天放眼这个名单,几乎就是一部19世纪的欧洲文学思想史。

  二是一系列历史人物传记,其中包括四百年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拍案而起、反抗宗教改革家卡尔文思想统治的瑞士勇敢学者卡斯特里,16世纪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和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内特等。无论是叙述传主的生平,还是评价其地位与功过,不管是刻画其心理与行为,抑或是描述其命运与得失,都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肯定自由理念和人道情怀,抨击思想禁锢和专制独裁,表达了茨威格爱人类、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image.png

  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创作,与他生活的时代和历受的教育关系极为密切。维也纳养育了茨威格,培育了他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培养了他无与伦比的艺术鉴赏力,造就了他的艺术才能。他深受西方人道主义精神熏陶,又批判地接受尼***超人哲学、泰纳、罗曼·罗兰、斯特拉奇和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学说。

  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创作植根于西方文化的沃土和现实生活,深受人道主义的滋润,受到尼***、泰纳、罗曼·罗兰、斯特拉奇和弗洛伊德等的影响,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细致人微地展现传主心理的发展与变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八年级人物传记正义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