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大明永乐年历史***,大明永乐年间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明永乐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明永乐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永乐年间是公元哪一年?
  2. 明永乐大帝都有哪些成就?
  3. 永乐大典记录到哪个年代?

永乐年间是公元哪一年?

永乐年间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明朝,由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宫庭***手段,将侄子朱允炆赶下帝位而自任明朝皇帝,并将帝都由南京北平(今北京),改元永乐。

永乐年号是公元1403癸未至公元1424甲辰使用,史学称这22年朱棣掌政为‘永乐时期’,民间亦习惯这称谓。

大明永乐年历史事件,大明永乐年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403-1424年,永乐元年是1403年,永乐用了22年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大明永乐年历史事件,大明永乐年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永乐大帝都有哪些成就?

永乐帝即明太宗(后嘉靖改为明成祖),溢号是文皇帝。他在位其实就几件大事(除靖难夺位外),郑和下西洋、五次北伐蒙古、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在位期间,尽管征伐不断,但是没有开疆拓土的伟大功绩!守土和文治上的功绩很大。

专注于明史,我来回答。

燕王朱棣称帝之后,虽然说对待建文帝的旧臣毫不心慈手软,甚至说是心狠手辣,更是诛灭方孝孺九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致于被后世称作永乐大帝。连毛主席都称赞他,做的不错。那么他主要做了哪些事呢?

大明永乐年历史事件,大明永乐年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政治

把北京定为国都,直接确立了北京作为此后中国首都的一个基础。在东北设立努尔干都护所,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并且这一时期与西藏关系搞得也不错,加强了汉民族与藏族人民的联系。在中央还设立内阁,缓和了明初期皇帝大权一人独揽的局面,使后世不至于出现皇帝一人昏庸,而官僚运行机制崩溃的局面。平定西南,平定漠北,可以说是明朝开疆扩土的强人。

经济

朱棣特别注意发展经济,继位之初,颁布了很多有利于休养生息的条令。还疏浚了大运河,使得南北之间的漕运更加便利,只是这一点就极大地促进了南北地区的贸易往来,对经济的发展不可估量。

文化

朱棣虽然自己不太读书,但是对文化工作却是很重视。他命人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一书,修书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此书修成以后,堪称是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以致于后代清朝的《四库全书》跟它比起来,都稍逊一筹。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不可***。

外交上

郑和七下西洋就是在永乐年间进行的。他所到这些国家,目的就是为了宣扬国威,建立朝贡贸易关系,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传递了古代中国友好文明的形象,也把中国的大国形象展现了出来。取得的成果也是空前的,一个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周边国家莫不受到了中国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说做了这么多的朱棣,无愧于我们称之为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的成就:迁都北京、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开疆拓土(版图最大)、编纂《永乐大典》、万邦来朝。硬木家具在中国流行,苏麻离青料的使用,至今影响深远。上几件我的“永乐年制”款藏品,谨向永乐大帝致敬。一、

永乐帝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关,设置内阁;在军事上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巩固了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对外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文化上命人边修《永乐大典》;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在统治期间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大典记录到哪个年代

明代。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套丛书,编纂于大明永乐年间。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11095册,约3.7亿字。

《永乐大典》收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方面的典籍文献近8000种,堪称世界级的百科全书。

虽然《永乐大典》不是将整本书直接保存下来,也是对先秦以前一直到明初的所有史料典籍,全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类。

一些人认为《永乐大典》主要是摘录了书籍中的精华内容,不像《四库全书》一样,直接将整本书收录进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明永乐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明永乐年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