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播放建党百年历史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播放建党百年历史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蔡锷,出生于1882年,死于1916年,可以说是天不***年,英年早誓。蔡锷是清末民初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后人评价说:“若蔡锷没有英年早逝,中国的革命面貌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景像了。”
蔡锷将军像
蔡锷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成绩优异,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士官三杰”。回国后,在云南任职,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蔡锷联合云南新军响应武昌起义,举行“重九起义”,并获得成功。1913年,袁世凯因忌惮蔡锷的军事能力,把他调往北京,加以笼络和监视,但是蔡锷不为所动,总是想办法脱离袁世凯的魔掌。1915年,蔡锷由天津,东渡日本秘密潜回云南,一回去,于12月25日,与唐继饶宣布云南独立,发动“护国战争”。
蔡锷任总司令。但是天妒英才,蔡锷还没有来的及发挥他更大的军事才能,1916年11月8日,一代军神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时年蔡锷34岁。这里值得一说的是,蔡锷死后,北洋***给他举行了国葬,这是民国第一人。
蔡锷将军墓
当然,蔡锷将军传奇的一生,并不是我这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的。推荐题主去看一个电视剧叫《护国军魂》,里面详细的讲述了蔡锷将军如何和袁世凯斗智斗勇,以及和一代名妓小凤仙的故事。
蔡锷将军和小凤仙剧照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当时我们的总司令朱德正是在蔡锷将军的手下任职并受到蔡锷将军的器重。
《建党伟业》中刘德华扮演的蔡锷激起我去了解这个历史人物的兴趣。电影中与小凤仙离别时的那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一个革命伟人的形象就此托出。对这个人物百度一下,评价他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所以找了《蔡锷大传》这本书去深入了解。
这本书史料翔实,从蔡锷投入云南辛亥革命,推翻清***在云南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革命的辛亥云南军都督府和发动,到领导讨袁护国运动,穿插着蔡锷与袁世凯、梁启超、黄兴、朱德、小凤仙等人的关系,用生动而朴实的文笔,客观地叙述了蔡锷从出生到求学、投笔从戎,到就职云南、反袁护国的特殊经历,再现了蔡锷作为近代著名爱国将领的***一生。
前天,评书***单田芳在天津图书大厦签售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曾与他合作《乌盆记》的相声名家马志明也到场助阵,坦言单老是自己的偶像。 虽然已经77岁,但是一上午埋头签名的单田芳依然精神矍铄,“谁说评书听众越来越少,喜欢听评书的都是老头老太太?我这全国一圈签下来,所到之处读者很多都是中青年甚至少年。在大学签售更是盛况空前,这说明评书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爱好。”问及如何保持状态,单田芳说了四字真言:“顺其自然。我多年来生活一直很规律,以前凌晨4点起来背书,现在改5点了。我只吃自己爱吃的萝卜、土豆、大***,那些有营养的高级东西不爱吃也不勉强吃。”说起自传的缘起,单田芳称:“本来是想出一套《单田芳评书全集》的,酝酿过程中,我心血来潮,就把藏在心里十四五年的自传念头付诸行动。我口述,助手记,从6岁开始说起,50天一气呵成40万字,没有修改。因为这些都是***真事,在我心里盘旋了很多年。” 作为 “评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单田芳称:“我有37个徒弟,但学评书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现在国内还没专门的评书学校,仅凭说书人个人去带徒弟来继承评书艺术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两个子女都没有继承他的说书事业,但是单田芳有自己的公司,儿女也都愿意在传播评书事业上出力,“公司与全国500多家电台都有合同,单田芳书场运作了15年,每天我都在录书还供不应求。”单田芳早已功成名就,很多人劝他早点歇一歇,但他说:“我还不想退休,只要身体允许就会继续说下去,只有到说不动的那一天才能彻底退休。在我有生之年,还想再出几部好书。”如今,单田芳还在筹备新作,“下一部作品是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而准备的《血色特工》,讲述以李克农为首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在隐蔽战线上浴血奋战的故事。还有一部是《新说三国》,从人物评价和故事上多少有些改动,所以叫新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播放建党百年历史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播放建党百年历史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