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孙姓历史事件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孙姓历史事件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坐领江东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茂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随父兄征战。200年孙策死,孙权依兄言袭职,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东汉朝廷册封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从此,他成为实际上的江东统治者。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3、东吴称帝
吴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孙权自建安五年(200年)继其兄孙策的事业,便成为江东一方之主。魏、蜀相继称帝以后,孙权因迫于形势,曲意事魏。
本年四月,孙权终于在武昌南郊即皇帝位。因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今湖北鄂城)都传言黄龙、凤凰出现,于是改元黄龙,立国号为吴,大赦天下。
4、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我是玲读历史,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张太后在世时,大臣们请她垂帘听政,但被张太后以不能破坏祖宗规矩为由拒绝了。其实,早在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便制定了后妃不得干政的祖训,“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因此,宣宗孙皇后也并未有把持朝政一说。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之时,朱祁镇年仅9岁,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要去承担不该属于这个年龄的责任,张太皇太后更是对小朱祁镇给予了厚望,每天要求他学习儒家经典,如何处理政务等,剥夺了朱祁镇的童年乐趣。
由于父亲的早逝,朱祁镇过早的失去了父爱,陪伴他成长的只有奶奶和母亲,在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下,让朱祁镇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而且,照顾英宗日常起居的宦官王振,很善于察言观色,当时英宗年龄尚小,很容易对他亲近的人产生依赖性,所以王振就故意逢迎英宗喜好,让他对自己言听计从。
有王振这样的小人陪伴在朱祁镇身边,自然会影响到他的成长,所以才会发生后来的土木堡之变。
朱瞻基去世前为儿子朱祁镇留下了杨士奇、杨荣和杨溥等一班德才兼备的老臣,但此时的三杨年事已渐高,精力自是不能和“仁宣”两朝时相提并论。
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去世,而此时的三杨也只剩下杨士奇和杨溥两位垂垂老人,英宗的母亲孙太后更是无力管束这个儿子。
没有了张太后和三杨的管束,朱祁镇也是自由了许多,而且王振也终于可以明目张胆的开启他的宦官专政之路,至此,这二人算是正式的开始了放飞模式。
玲读历史认为:朱祁镇自小缺乏父爱,导致他对宦官王振过于依赖,最终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土木堡悲剧。
至于说宣宗孙皇后把持朝政,我是不认可这个观点的,因为明朝祖训对后妃行事标准要求极高,而且张太后去世之时,朱祁镇已经长大了,古语言“儿大不由娘”,此时的朱祁镇正值年轻气盛,他自然也不允许母亲过多的干预政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孙姓历史***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孙姓历史***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