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的历史事件及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重庆的历史事件及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著名的网红城市,重庆简称渝,古称渝州,为什么后来改为重庆呢?
重庆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一世纪是周代封巴国首府。巴,是武王伐纣后封给姬姓的一个小国。巴就成为此地最早的名称。秦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置巴郡。到汉朝因其城紧靠长江,便改名为江州。在隋代又因其靠近嘉陵江,嘉陵江古称渝水,故又改称渝州。重庆称"渝"即由此而来。
宋崇宁元年,宋国子博士赵谂被人告发,说他在渝州与李造、贾士成等扬言,要诛杀皇帝身边的奸臣,出语狂悖,有谋反之意。北宋统治者立即对赵谂加以处罚,并认为渝州的“渝”字字义不祥,有变化,谋化的意思,于是改渝州为恭州,然而,恭州之名仅仅沿用了80余年。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封其子赵惇于恭州,为恭王。并于同年二月禅位于赵惇,即宋光宗。赵惇认为自己在恭州先封王后称帝,实为双重喜庆,按宋代制度,由宗藩入承大统者,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为府,于是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重庆,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但是名字却几经变更。
为何得名重庆?这来自于一个历史典故。公元1189年,宋朝光宗皇帝即位前曾获封地于恭州,是为“恭王”,此为第一喜庆之事。其后,孝宗皇帝禅位于宋光宗,恭王登基为帝王,此为第二喜庆之事。两事同贺,双重喜庆,故而得名重庆。
八个多世纪以来,重庆的名称再没有更改过。但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赋予了重庆以更高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追求。
“行千里,致广大”成为了官方宣传语。“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通过汉字巧妙的拆分与组合,来展现字面意义下更崇高的精神理想与远大志向。通过对”重庆“拟人化的描述,寄托了重庆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以及对它未来发展的无限希冀。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著名的网红城市,重庆简称渝,古称渝州,为什么后来改为重庆呢?
重庆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一世纪是周代封巴国首府。巴,是武王伐纣后封给姬姓的一个小国。巴就成为此地最早的名称。秦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置巴郡。到汉朝因其城紧靠长江,便改名为江州。在隋代又因其靠近嘉陵江,嘉陵江古称渝水,故又改称渝州。重庆称"渝"即由此而来。
宋崇宁元年,宋国子博士赵谂被人告发,说他在渝州与李造、贾士成等扬言,要诛杀皇帝身边的奸臣,出语狂悖,有谋反之意。北宋统治者立即对赵谂加以处罚,并认为渝州的“渝”字字义不祥,有变化,谋化的意思,于是改渝州为恭州,然而,恭州之名仅仅沿用了80余年。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封其子赵惇于恭州,为恭王。并于同年二月禅位于赵惇,即宋光宗。赵惇认为自己在恭州先封王后称帝,实为双重喜庆,按宋代制度,由宗藩入承大统者,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为府,于是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宋代,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川峡四路之一,治奉节)管辖。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800余年。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重庆历史。(本文约550字,阅读需时2分)
其中的“巴”,就是指今重庆区域。在商至西周这段历史时期,巴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就是巴国。还曾经与南方的楚国进行一段战争。
在隋朝,改管辖巴郡的楚州为渝州,因为渝水绕城,故而得此名。渝之地名源于渝水(嘉陵江的古称)。渝也成为当今重庆的简称。
重庆这个名字,和宋代一个皇帝有关。
宋光宗赵惇(1189—1194年在位)是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儿子,皇位本轮不到他的,但是由于皇长子早逝,皇次子不受老爹待见,于是赵昚就选了这个英武最像自己的三儿子当了太子。
宋光宗赵惇
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身为皇子的赵惇正月被封为“恭王”,府邸就在渝州。这个恭王刚做了一个月,老爸赵昚就因为父亲去世,无比悲伤,不想当皇帝了。于是就于此年二月将皇位禅给了赵惇,这就是大宋的第十二位天子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的历史***及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的历史***及意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