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科技建设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科技建设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天眼”
“天眼”藏身于中国西南偏远省份贵州的山区中。巨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项目的建设工作始于2011年。2016年7月,望远镜主体结构——4450块反射面板(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安装完毕。
“神威”
2017年,位于江苏省的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获得了世界最快计算机的称号。打破了前辈“天河二号”创下的纪录。与“天河二号”不同,“神威”使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处理器,运行速度比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前者快了近两倍,每秒可运算9.3亿亿次。中国奇迹让美国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泰坦”相形见绌,令其在全球超算500强榜单上滑落至第三甚至第四的位置。2016年,中国上榜数量已有167台,超过了美国的165台。
“高铁”
今天,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超日本、欧盟和美国的总和。人们甚至来不及对此感到惊讶!这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于2000年。目前已经实现了列车的全面替代——日本、德国和法国的高速机车已逊色于中国国产设备。到2020年,中国高铁网将覆盖80%以上百万人口城市,达到3万公里里程的预定目标。
科技成就·近年
1. “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在空间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与创新性成果,培养了一支科学技术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
3.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该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意味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天眼”诞生,提高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测能力。
4. “‘墨子号’量子卫星”
飞船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大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的场所。舱内储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睡袋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返回舱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推进舱
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科技建设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科技建设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