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先秦到唐朝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先秦到唐朝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先秦比唐朝还要早。
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旧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属土德。
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即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705年神龙革命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朝,唐朝覆亡。
先秦早。
先秦指的是秦朝建立之前的中国历史时期,即五帝时期、夏、商、周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即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
而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朝建立到唐朝灭亡一共经历了1128年。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先秦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时候,并不是秦始皇的时候,所以先秦的时候还没有朝代。先秦战国七雄七个国家,齐楚赵魏韩燕秦,之后被秦始皇统一,为秦朝,秦朝不久后是汉朝,从刘邦的西汉到刘秀的东汉在到刘备的蜀汉。
接着是司马家晋朝,然后是南北朝。
然后是隋朝,然后是唐朝,然后是宋朝,然后是元代,然后是明朝,然后是清朝。
中国自古就有极其浓厚的历史意识。春秋时期,孔子整理、修订鲁国史官所记述的历史,创作《春秋》,标志中国史学的正式开端。
中国古代史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战国至两汉是其定型期,魏晋至明末是它的发展和鼎盛时期,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是它的总结和转化时期。
综观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它体现出三个鲜明特点:它重视社会历史,又重视自然历史,重视对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思考;它形成了一套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有密切联系的方法体系;它特别强调史学的经世功能和史学家的品德修养与技能训练。中国古代史学是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史学的产生——先秦史学:
历史意识的产生:原始的历史意识;文字和历法是历史学的基础——史学的诞生;西周末或春秋时,国史的出现,开始自觉地写历史。
史学意识的产生——春秋战国:重视史书的结构和文辞;重视史家对于史事的评价;推崇书法不隐的秉笔直书的精神;提出了历史撰述上的社会条件、社会目的和社会作用的认识;提出了事、文、义这三个史学上的重要范畴。
2)史学的发展提高——秦汉:《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石;《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东观汉记》和《汉纪》。
3)史学的多途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修史者众,史书的数量种类和体例都比以往多,私家撰史之风盛行;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问,仅次于经学的学术地位;反映士族门阀制度影响的谱牒之学和人物传记十分盛行;各民族史学蓬勃发展。
4)隋唐宋元史学——辉煌时代:注重通变;人物传记被冷落,典章制度史受到重视;体例上的突破;***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史学思想与理论的深化。
5)明代、清代前期史学:明清之际反理学的经世致用治史方法;明清之际史学由经学转向考据;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最高阶段;方志学的正式确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先秦到唐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先秦到唐朝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