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虽败犹荣的历史***是什么,虽败犹荣的历史***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虽败犹荣的历史事件什么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虽败犹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日本背叛和德国的约定饶了苏联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吗?
  2. 苏芬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日本背叛和德国的约定饶了苏联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吗?

个人理解浅,别喷我:一是因为诺门坎战役日军彻底失败了,侵华战争以来从没有遭受这么大的损失,成建制的失去战斗力,打苏联日本纳粹不怕,但是参谋部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觉得不划算。二是战争机器开动起来就不停的消耗***,迫切使用了替代方案,就是东南亚,东南亚的***当时控制在美国手里,苏德战争也是因为德国在英国进入了僵持阶段,迫切使用了替代方案。三是当苏德战争爆发时,日本已经跟美国打了一阵子,没有动苏联是不想两面开火,这个日本要比德国做的好,不然只能加速灭亡。最后一个就是纳粹军国主义份子是很自大狂妄的,他的参谋部却是要考虑众多因素,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不单纯是怕谁的问题。

从军事观点来说,二战中苏联之所以能够在德军进攻最猛烈的时候,坚守住最后的防线,得益于苏联稳固的后方,使苏军在前线始终个无后顾之忧。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艰苦的时期,来自远东的后备兵团源源不断的开进战场,终使战场形势发生根本改变,最后竟然将进攻一方的重兵集团包围歼灭。反观二战时期的德国,希特勒则始终没有获得如此之***,他必须在北非和西欧留下足够兵力,并不能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全力以赴的格斗架势。

虽败犹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虽败犹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东军,二战中在东北按兵不动

让人诧异的是,在苏德战场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德国的盟友日本却在东北的关东军却按兵不动,坐视苏联及其轻松愉快的将远东军事***调往欧洲战场,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是日本1939年的诺门坎***中被打服了,打怕了,从而放弃了北进苏联。

虽败犹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虽败犹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不然,诺门坎***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并不在此,而是一起苏军高级将领的叛逃***,使日本最终放弃了北进的***,从而影响了整个二战的进程。

先说诺门坎***为什么不是日军放弃北进***的最主要原因。在1939年发生的诺门坎***完全是一场不对称战争,苏军一方在战斗中使用了从空中到地面完全压倒性的技术装备,武器消耗相当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半,而日军一方主力部队只有第二十三步兵师团参战,武器装备消耗与苏军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要知道,第二十三师团并不是日军的主力师团,能够在二战苏军第一名将的朱可夫指挥的钢铁洪流面前打成这样,已经是虽败犹荣。在诺门坎***发生的同时,日军正在华东华北两个战场遭遇到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东北的抗联也在不断的掀起抗日风潮,关东军事实上面临着战争过程中最令人棘手的两线作战,根本获得不了最有力的援助。而到了诺门坎***尾声,日军大本营统计了一下,整个关东军在东北和朝鲜的所有兵力只有不满员的9个师团,实际能够参战人数总数不过七万,根本不可能形成持久的攻击力。

诺门坎战役中,日军步兵迎着苏军坦克冲锋

虽败犹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虽败犹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日军眼中,倘若在诺门坎***中日军准备充分,也许最后的结果并未可知。所以说,诺门坎打服了小鬼子,完全不能令人信服。

日本充其量就是亚洲强国,国力也就是能欺负下亚洲的农业国家,在欧洲工业国家也是被吊打的货,陆军战斗力还可以,机械化部队装备差,因为缺少***,坦克,装甲车,炮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了欧洲工业强国的水平,曾经进攻过苏联,部队被红军团灭了!

二战爆发前,日寇不自量力,挑衅苏军,被苏军打得魂飞魄散!德国入侵苏联,苏联对德宣战,日寇不敢按条约对苏宣战。日寇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德国遵守条约对美宣战。呵呵,日寇惧怕苏军!

二战的时候,苏联是一直害怕遭到日本的进攻,因为那样的话,一旦纳粹德国再进攻苏联的话,对苏联就会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苏联即使再强大,在应对这两个大魔头的时候,骨头也不会太好啃,所以苏联一方面希望通过其他力量来牵制住日本,一方面对日本进行正面防范,防止日本做出出格的举动,从而威胁苏联的安全

至于日本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北进,与德国一起夹攻苏联,而选择了南下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其原因是非常多方面的。

首先,日本***内部实际上对于南进还是北进就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而这个争议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表现的愈加明显,苏联为了争取日本的支持,一度表示承认满洲国。日本人后来为什么要发动华北事变,实际上有一个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这样华北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地。1936年,日本军部曾经制定了所谓的“南北并进”的策略,实际上完全高估了日军的实力,以当时日军的实力,也许打中国军队还是有优势的,与美苏军队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儿科,后来的日苏冲突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日军内部,陆军与海军的矛盾一直是很深的,陆军主张北进,海军则主张南下。

其次,日本“南北并进”策略制定后,因为美国还远在天边,日本人根本无法直接体会到来自美国的压力,因此就开始试探苏联,而1939年日本在其主动挑起的诺门坎战役中,被苏军狂揍了一顿,当时有舆论评价,日军的坦克遇到苏军的坦克,简直就像玩具一样,不堪一击,所以在诺门坎***后,日本内部海军的声音开始占据主流,南进开始成为主导。

因为切身感受到了来自苏军的压力以及苏军强大的实力,日军开始退缩了,1941年4月,日苏两国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其实苏联当时也非常需要这个条约,因为种种迹象表明,纳粹德国可能很快就不会再遵守,德国和苏联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

所以,最终,日本没有北进侵略苏联。

苏芬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苏芬战争,又叫冬季战争,因为发生在冬季、当地又特别寒冷而得名。

芬兰本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19世纪之前,一直是瑞典的附属。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这段时间,是沙俄疯狂扩张的时期。1808年,沙俄通过芬兰战争打败瑞典,让芬兰成为沙俄的附属-----芬兰成为“芬兰大公国”。

从此之后,俄国沙皇开始兼任芬兰大公。这一状态,一直延续到1917年。哪一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皇下台了。芬兰趁机宣布独立。不过,芬兰的觉悟并不高,竟然又给自己找了个德国皇帝----德国黑森王子腓特烈被选为芬兰国王,称瓦尔诺一世。

选择德国人当国王,也是因为芬兰内部的白军想利用德军击败“红军”,并驱赶沙俄在芬兰的原驻军。只是,芬兰选的年份不好,1917年,第二年德国就战败了。德国来的芬兰国王也退位了。。于是,芬兰在1919年6月又给自己选了一个总统

社会主义在沙俄站稳脚跟以后,新生的苏联开始注意自己的安全问题。我们看看芬兰和苏联的地图。如下图:

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距离芬兰边境非常近,不到100公里。从这里到原属于芬兰的维堡也就122公里。而且,还要考虑两国对芬兰湾的防御问题。

在二十世纪30年代末,为了列宁格勒的安全,苏联想战领棕***地区,并一起防御芬兰湾,给列宁格勒制造更多的缓冲区。苏联的想法很正常,毕竟芬兰当时和德国走的很近。当然,硬抢是不行的,因为苏联在当时的欧洲属于“臭名昭著”。欧洲都在***,可不能落下口实。

于是,苏联提出交换领土的想法,并跟芬兰谈判。当时的芬兰领袖曼纳海姆是想同意这个交换的,毕竟,也不算太吃亏。在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后,苏联正式向芬兰提出具体要求:

从领土上来说,不算吃亏。但是,从***和经济来说,芬兰肯定是吃亏的。但是,当时的形式不乐观,芬兰如果接受的话也不算太吃亏。

而且,跟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苏联吞并的后果相比,这已经是斯大林“格外开恩”了。

可是,芬兰议会不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虽败犹荣的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虽败犹荣的历史***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