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基于自己的格局和认知的不同,对于项羽的评价,会得出完全大相径庭的评价和结论。让我们先来看看,和项羽处于同时代的人对他是如何评价的,首先看看陈平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史记·陈丞相世家》
在陈平的眼里,项羽的品格是高尚的,也能够恭敬的对待他人,但是在论功行赏时却优柔寡断,把功名利禄这些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不肯轻易赏赐他人,同时项羽对自己的亲族十分信任,但对于有能力的人却不能完全信任,因此很多有能力,却不能得到重用的人便纷纷离他而去,陈平便是其中的一员。陈平的这个评价代表了很多曾经在项羽手下,后来又投靠刘邦的人的真实心声。我们再来看看,在辩士郦食其的眼中,项羽是怎样一个人:
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
作为刘邦首相著名的辨士,在郦食其的口中项羽就成了“背信弃义、睚眦必报、有功不赏、有为不封、任人唯亲”的人。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诗里提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直接指出了项羽盲目自大、沽名钓誉的特点。作为一位政治家来讲,项羽显然是不合格的。
而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项羽是不世出的英雄,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客观是相对的,主观是绝对的。每一个人的评价,都反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但正因为有这些丰富多彩的评价,才使项羽这个人物更加丰满而鲜活,他所留给我们的故事也更加生动而感人。
加一点关于刘邦的评价,因为自己审题不谨慎导致只写了项羽没写刘邦,请大家见谅。对于刘邦的评价中,郦食其的说法直接指出刘邦是个好领导:
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刘邦不吝惜名爵封地这些东西,其核心思想就是“与天下共利”,只要能够为我所用,封王拜相、列土封疆都不算什么,证明刘邦有气吞天下的志向,其人并不吝啬。如果你让我选择领导的话,我肯定选择刘邦,而不会选择项羽。
伟大领袖***,对刘邦也给予了极高评价: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秦末乱世天下思安,项羽横征暴敛不得人心辜负天下对他的期望。而刘邦则能够从谏如流与人共利,这份胸襟和气度,实乃真英雄也。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刘邦和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一对著名的宿敌,他们共同担任主角,在以秦朝末年天下纷乱为背景的舞台上演了精彩绝伦的好戏。其实,如果单从二人的身份、条件以及能力等因素来考量,项羽无疑是更加优秀的那个,他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出身相当不凡,此外,他从小学习武艺,“力能扛鼎”,他的勇武和直率也令他深得军中士卒们的支持。
反观最后的赢家刘邦,他年少浪荡、不学无术,直到四十七岁都还是秦国最小的官吏——区区亭长。此外,刘邦身上还有着许多近乎流氓无赖般的坏习气,但这些都没有阻挡历史选择刘邦作为推动者,汉朝的建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大***,如今许多人的民族、服装也都以它为名。对于刘邦、项羽,如今的人们是议论纷纷,各自支持自己所崇拜的一方。那么,历史名人们又是如何评价刘邦和项羽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对汉高祖刘邦的恶评,与他大致处于同一时代的秦末诸侯魏豹曾经先后依附项羽、刘邦,最终又叛投回项羽,他对刘邦的评价是“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这一评价很真实的表现出了刘邦出身布衣而导致言谈举止时常不合体统的特点,而刘邦的这一特质也被许多其他名人提及。
刘邦曾经摆酒宴请大臣,席间,他询问大臣们为何他能够统一天下而项羽却最终失败,大臣高起、王陵回答道:“陛下慢而侮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他们二人虽然先说刘邦喜爱轻慢和侮辱他人,但马上补充道,刘邦表面待人无礼,但能够大方的赏赐有功之人,这一特质让人们都倾心归附,最终胜利。
刘邦手下的名臣郦食其也给出类似的评价道:“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此外,兵仙韩信曾指出刘邦的强大在于他“不能将兵,而善将将”,让人们心甘情愿为他所用,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明太祖朱元璋在说到刘邦时,给出了“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的高度评价,可见在他心中,这位能够统御贤才的名君是多么优秀。与此同时,他还批评项羽道:“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比起当上皇帝的刘邦,项羽在历史上受到的批判要多上不少。
之前说到的郦食其评价项羽时道:“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太史公司马迁也说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两位豪杰,命运不同,何以至此?且看世人评说。
一、世人对汉高祖刘邦的评说。
1、在项羽与刘邦之间左右摇摆的魏王豹,对刘邦的评价:傲慢无礼。
2、后汉史学家班固的评价:缺少文化,但明达事理,喜欢谋划,能听取别人意见,平易近人。特别是对平民百姓、奴仆下人,更是一见如故,倍感亲切。
3、曹魏时的曹操之子曹植的评价:名声上缺失仁德,品行上不符合道义。缺少善人的美称,没有君子的风***。没有深谋远虑。但有雄才大略,开朗秉性,能任人唯贤,广***众议。
4、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后赵明帝石勒的评价:钦佩之至,宁愿向其称臣。
6、同是帝王的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宽仁大度,有君临天下之德。
7、毛泽东的评价:刘邦出身下层,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决策正确;用人的当。
二、世人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评价:
1、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评价:高傲自大,居功自骄,只知耍弄小聪明,而不晓历史发展大义,不懂如何治理天下,至死都不悔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大历史***的评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大历史***的评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