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火箭发射失败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火箭发射失败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实事求是的说,日本在技术上是不存在问题上的,包括核武器。但由于和平的限制,加上美国虎视眈眈的鉴管,日本还不管突破这个限制。但是,日本并不甘心被约束,也变着招式,以民用为俺护,进行研究开发,一但有所需求,很快就能将民用转化为军用。所以,在亚洲,日本是对中国最具威胁的国家,加上其发达的经济,其潜在的军事威协超过亚洲仼何一个国家。
不为啥,没能力。日本只有搞过氢氧机,先是米国粑粑给的技术,搞了h2然后自己***不了美国粑粑的技术降低档次搞了个膨胀循环的低配版,推力70吨和比梅林还低,想要搞重火箭那就得拼个几十台发动机,但日本发动机体积比梅林大重量比梅林高,要更大的箭体直径才能容纳足够数量的发动机。但箭体直径一大箭重就上去了,然后发动机推力不足飞不起来,除非简短箭长,箭短之后燃料又不够入不了轨照样没用。中国能做长5现在还在弄921是因为中国有yf100k煤油机,这玩意推力130吨。
有必要吗?有!但是日本没这个机会了,从今以后日本不要说研发大型助推火箭,而是在整个航天发射领域都很难再有寸进!
航天是人类走向宇宙的必由之路,除非航天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否则在以传统推进技术框架下的日本航天基本没有什么机会了——美国人会将世界航天发射市场逐步收拢,以最大限度养活美国人自己的航天业,其中代表便是space x。
一个国家的航天产业想要发展,除了本国实力之外,最重要的推动力便是航天发射市场。
世界航天商业发射集中在美、俄、欧盟、日本、印度和中国。美国自不必多说,凭借其国家实力吃掉最大一块;俄国凭借技术、安全和成本吃掉次一级,毕竟俄国从苏联时代脱胎于R7火箭的运载火箭,都已经向万次这样令人窒息的发射次数冲刺了,把R7比做流水线产品一点也不过分。
欧盟内部市场够大,卫星发射分给美国一块,自己留下一块,不敢说技术再进一步,但保留原有规模还是有希望的。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需求,国家发展意志,以及国家实力慢慢拓展从外界捞一点外快,不仅可以吃饱,小赚一点维持进步所需还是可以的。
有卫星发射技术但吃不饱不说,还要维持庞大系统消耗,这就是日本和印度航天所需要面临的困境了,至于韩国那是刷荣誉榜,根本没戏。
如果说世界航天版图的未来趋势,日本和印度尽可能从外界***用“外包”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国内相关企业越来越难以维持,除非国内经济爆发式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推动本国航天业发展,否则日本和印度的航天业多半是第一批死亡。
欧盟内部市场也是受经济限制,还能慢慢苟延残喘,若想投入巨资再进一步,那就要考验三个和尚喝水的智慧了。
俄国也很麻烦,尽管火箭发射成本已经降到了极致,但面临美国space x的低成本火箭挑战,日子过得肯定会越来越难。当然国内经济若是再爆一波,其火箭发射需求还是有的。
有所能,即有所不能,美国在给了日本“德尔塔”时,也给了他火箭液氢液氧发动机LE-7,研制出N-1和N-2,发射能力得到了急剧提高,在LE-7改型而来的LE-7A型的基础上,研制了H-2B,近地轨道能力达到了16.5吨,地球同步轨道能力在8吨以上,挤进了世界前四,而那时我们的长征-5还未成功。
然而美国在给的同时,也对其使用***取了相当严格的限制。地球人都知道,火箭改自于导弹,美国不得不严格。因此,日本研发H3,仍在使用LE-7A,看似推重比不小,劲也够猛,但适用于一级助推,美国即从源头上掐住了日本的脖子,说不能发展就不能行,一句话很难听,送一曲凉凉,不听也得听。
唉!胖五未出生,秋虫高唱,什么洲际导弹实现有多容易云云,根本就非专业人士的分析,真个听不得。叫你用你可以,不叫你用,行也不行。H系列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美国比我们清楚。过去的错觉皆虚幻,航天只有大国可以不断推动向前,现在胖五生生高出他一头,乍出一臂来,你没听到吗?200吨的固推研发中,那是什么概念呀?是用之长征-9,还是如胖五一样,要一机几型?
如果不说嘴皮上的这点事说明白,有人还要拿着H当棒槌,以为怎么样了呢。所谓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给你的同时,那不能给你的部分也都摆在那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火箭发射失败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火箭发射失败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