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轼被贬黄州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轼被贬黄州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东坡在黄州达到了创作的高峰。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是苏东坡的第一位被贬,但是黄州却是苏东坡一生创作的高峰。在这里,苏东坡写下了散文前后《赤壁赋》,成为千古绝唱的词《念奴娇大江东去》,还是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些都是苏东坡一生文学的代表作。黄州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是闪闪夺目的瑰宝,历经千年仍然魅力无限。
苏轼在黄州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苏东坡。刚来到黄州的时候,苏轼因为生活困苦,生计都成了问题,当时黄州通判马正卿是苏东坡的好友,他实在是看不下去苏轼的窘况了,他给苏轼要来了五十亩已经荒芜的军营的旧地给苏东坡。营地的位置就在黄州的东坡,于是苏东坡就号称“东坡居士”。在东坡他亲自劳作,种植了稻麦和果树,并建起五间房屋。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苏轼被贬黄州后,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并未灰心丧气,而是积极调整心态,投身于当地的生活和文化建设。他在黄州居住的五年时间里,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谪居黄州,苏轼名义上是团练副使,一个并无实权的小官,实际上属于朝廷的监管人员,并不能随意离开。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了,但是,也正是这一段日子,苏轼终于成了苏东坡,他进入了一生创作中的巅峰时刻。元丰三年(1080年)的大年初一,苏轼和长子苏迈,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下从京城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二月初一到达了黄州。由于职务低微,并无实权,所以经常到城外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作,比如说《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诗作,在这些诗歌中寄托苏轼谪居时的感情;公务之余,苏轼和朋友在城东开垦坡地,宜贴补生计,并自号为“东坡居士”。
在黄州,苏东坡的人生来了一个华丽转身,他的脚步从一间小小的书房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从此,他不再是那个书生意气的苏轼,而是旷达率真、游戏人间的东坡居士。
探寻《寒食帖》与《前赤壁赋》
黄州的生活可以说是苏东坡人生中第一个低谷,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悲苦的时期,他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文化奇迹,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书法作品、诗词作品、散文作品,几乎都是在这四年时间里完成的。
阿来在活动现场为大家解读了这些伟大的作品,带领大家探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力量,支撑他完成这一文化壮举。
《寒食帖》:困顿中的坚守
今天我们讨论《寒食帖》,多将其视为书法作品,其实想要真正了解苏轼,还得仔细品读其内容。此贴为两首五言诗,作于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着重表现的是苏东坡生活悲惨的一面。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我来黄州已过了三个寒食节了,这是第三年了;“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其实我很珍惜春天,珍惜时光,但时光在匆匆流逝;“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雨已经下了两个月,就像秋天一样,又湿又冷;“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听说海棠花已经凋零了,落在泥污中,就像下了一场胭脂染红的雪。“苏东坡一到黄州,住在定慧院,第一次写花,写的什么花?海棠花。这里又提到海棠花,因为海棠花是从四川发源的,所以他写海棠花。在外地看到了海棠花,他就觉得看到了家乡,他有个思乡的情愫在里面。”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黑暗的夜晚,凄风冷雨带走了海棠花,你真有力量啊;“何殊少年子,病起头已白”,海棠花都掉光了,本来是个年轻人,一阵雨打风吹就吹走了。“其实他有点写自己了,说我还是正当年富力强,有才华的时候,但就像这海棠花一样。还有没有重新为官执政,施展自己宏图大业的时候呢?他有这样一番疑问在里头。”
“这个《寒食帖》,不光是今天所谓的书法好,而是诗好,书法更好。中国的书法名帖,总是跟作者自己要书写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苏东坡流传的东西比较多,因为当时他就已经非常受欢迎了。如果他稍***通一点,他一生经历的那些坎坷他是不必经历的。但是他要坚持自己的文化理想,所以他一生中最好的诗歌和书法,是在这样一种艰难困顿的情形当中产生的。”
《前赤壁赋》:参悟生命的真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轼被贬黄州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轼被贬黄州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