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帝城著名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白帝城著名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谢谢邀请!三国中,白帝城托孤,白帝是谁?应当是公孙述。长江的瞿塘峡有座白帝山,山上有座城,叫白帝城。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天下乱了,巴蜀郡守公孙述也想混水摸鱼,趁机称帝。公孙述是个相信灵验的人,他在山上筑城,取名子阳城,城中又一口古井,常年冒着白气,犹如白龙,他想起,刘邦斩白蛇,白蛇自称是白帝之子,西汉结束要把皇位还给他,公孙述认为现在是应验的时候了,这是上天给他的暗示。于是把子阳城改为白帝城,自称白帝。这就是白帝城和白帝的由来。公孙述公元25年称帝,公元36年被刘秀所灭,做了12年皇帝。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中国有黄帝、炎帝、望帝,还有白帝!刘备虽然托孤白帝城,但却并非白帝,白帝另有其人。
(白帝城)
道明白帝身份之前,我们先看看白帝城的位置。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总称长江三峡。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江中水流湍急,从重庆奉节县到湖北宜昌,全长 190 公里,西边的起点便是位于重庆奉节县内的白帝山。
李白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话绝非虚言。四川盆地西邻青藏高原,北靠秦巴山脉,东控长江水道,更有号称“剑门天下险,瞿塘天下雄”的剑门关和瞿塘峡!
白帝城便坐落于白帝山上,东临瞿塘峡,控扼长江,为巴蜀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白帝城”绝非一座简单的城!
(刘备)
俗话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巴蜀四面险要,又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所以想在巴蜀搞事情的人,刘备不是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
公孙述
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蜀地,因城中的一口井冒白气,像白龙,公孙述自认其为吉兆,故以此为借口建国称帝,自号白帝,将都城改名白帝城。(“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色”《水经注》)
白帝城里的白帝指的是东汉末年割据蜀地一方、称雄乱世的公孙述,他因发现城中一口井中冒出一丝白气如一条白龙升空而起,他认为是吉兆于是以此为借口,正式登基称帝、改蜀郡为白帝城,自号白帝。所以白帝就是东汉末群雄之一的公孙述。
历史上一些神秘巧合,冥冥之中,说不清楚的。
刘邦斩白蛇而起,一刀两断,一分为二。白蛇是白帝的儿子。
白蛇缘起之王莽,中断四百年大汉王朝,同样一刀两断,一分为二。
刘备夷陵之战大败,白帝城托孤,大汉最后一支余脉,几十年后完全覆灭。
刘备兵败夷陵,由众人保着逃回白帝城,经此一败,刘备身心俱碎,感到时日不多,即让刘禅,诸葛亮,李严等由成都赶到白帝城,交代后事,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不久病故于白帝城。
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34;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公元223年,刘备为关羽报仇,不听群臣反对,一意孤行,亲统大军伐吴。东吴陆逊在夷陵用火攻,大败刘备。
刘备逃到白帝城,忧郁成疾。在白帝城病危之时,刘备悔恨当初不听群臣劝阻,以致失败,向诸葛亮托孤,衷心辅佐太子刘禅,忠言相告马谡之才,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夷陵之战后,刘备被陆迅火烧连营打败,败走白帝城,气急生病,感觉时日不多,召来丞相诸葛亮,大臣李严,临终托付他们为托孤大臣,扶佐刘阿斗治理国家,其中对诸葛亮说阿斗不行,亮可以取代,这也是君臣肝胆相照,体现刘备胸襟和诸葛亮的忠诚的一段历史佳话!
公元223年白帝城托孤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bai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帝城著名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帝城著名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3336.html